揭开负面情绪的科学奥秘

2023-12-13 10:52:09 来源: 《环球》杂志

 

浙江省湖州市朝阳街道朝阳社区活跃着一支音乐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用音乐关爱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

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活力。图为3月15日,“全音堂”音乐志愿服务队在吴兴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演出

 

  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是一种类似本能的反应,只有失去控制的时候才会危害健康,还可能伤及他人。

文/王欣

编辑/吴美娜

  据美国心理学工作者协会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尽管愤怒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但它也可以成为人们实现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目标的强大动力。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希瑟·兰奇博士说,已经被人们研究了数十年的情绪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所有的情绪,无论好坏,都是对一个人所处环境中的事件的反应,目的是提醒这个人注意需要采取行动的重要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愤怒、无聊或悲伤等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情绪可能是有用的。那么,从科学的角度解析,情绪和情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和哪些大脑机制有关?如何用理性来引导感性,收获更加美好的人生?

情绪是类似本能的反应

  一般认为,人类具有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惊奇、厌恶这6种基本情绪,还有嫉妒、惭愧、羞耻、自责、自豪等复杂情绪。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是一种类似本能的反应,只有失去控制的时候才会危害健康,还可能伤及他人。

  1878年,法国神经学家布罗卡发现,哺乳动物大脑内侧有一圈与周围皮层截然不同的结构,布罗卡将其命名为边缘叶。后来,心理学家麦克林把边缘叶以及一些邻近的神经核团统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眶回、胼胝体下回、梨状区、海马回、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乳头体等结构。当各种感觉传递到边缘系统的不同部位时,就会引发不同的情绪。

  从进化的角度看,边缘系统紧邻脑干,而脑干是调整心率、血压等各种内脏活动的中枢。边缘系统的情绪变化会快速地传递至脑干,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如愤怒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类似的情绪反应在爬行动物身上就已经出现了。脑干也被称为爬虫脑或本能脑,其意义在于通过情绪反应来应对危机,例如在入侵者进攻时奋力抵抗、殊死搏斗。边缘系统包裹着爬虫脑,也被称为哺乳动物脑或感性脑,它使得情绪反应更加丰富而强烈,以类似本能的方式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应答。

  当生物进化到灵长类及海豚、鲸等高级哺乳动物后,出现了比较发达的大脑新皮层,也就是包裹在边缘系统外面的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它们具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与边缘系统的互动更为频繁复杂,情绪表现更为精致灵活,针对不同情境调整反应方式,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个大脑的智能水平。大脑新皮层是掌管人类一切心智行为的思考中枢,被称为理性脑。人们常说要以理性来控制感性,就是以成熟的心智来控制本能反应。

负面情绪的机理

  在人类的各种情绪中,除了快乐广受欢迎,其余大多令人反感。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负面情绪”呢?

  想象一下7000万年以前哺乳动物的祖先躲避恐龙的情景,它们小心翼翼,对最轻微的响声也要保持警惕,不然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它们错过了某个“胡萝卜”——比如获取食物的机会或者交配的机会,还可以有新的机会,但如果它们没有躲过危险,生命就彻底结束了。通过层层生存竞争、优胜劣汰最终存活下来的人类,基因里就镌刻着对负面经验的记忆,对负面情绪的体验也更加复杂而强烈。

  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对两种典型的负面情绪——愤怒和恐惧进行过深入研究,揭示它们的对应脑区及行为表现。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弗林教授发现,“愤怒与攻击中枢”位于边缘系统中的下丘脑,刺激下丘脑的不同部分会分别引起猫的情感性攻击和捕食性攻击。进行情感性攻击时,猫的后背弓起,发出尖利的嘶叫,猫狗大战是典型的情感性攻击。进行捕食性攻击时,猫匍匐前进,看准机会扑向猎物,并不会事先发出威胁或警告。

  “恐惧中枢”位于大脑颞叶皮层内侧的杏仁核。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克和布西两位教授切除了猴子的双侧颞叶及杏仁核,猴子的恐惧反应明显降低,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并触摸它看见的每一件物体,并且把物体放在口中,仿佛通过口腔而不是视觉来辨认这件物体。杏仁核被切除的大鼠会主动接近野生猫,而杏仁核被切除的野生猫会变得和家猫一样温顺。因为没有恐惧,动物的攻击行为也随之减弱了。

  人类的“恐惧中枢”同样位于杏仁核,负责对危险刺激的应答。亚历克斯·霍诺德是美国的徒手攀岩运动员,曾经多次挑战攀岩界的世界纪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攀登酋长岩。那是一面几乎垂直的悬崖峭壁,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让他丧命在悬崖下,亚历克斯却以惊人的毅力和技术登顶成功。

  有趣的是,医生发现了亚历克斯区别于常人的生理特质:他大脑中的杏仁核在接受测试时几乎没有反应。对于绝大多数人普遍有效的刺激,比如血腥场景,对亚历克斯却没什么用。亚历克斯的杏仁核并没有损伤,只是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而已。也许我们会羡慕亚历克斯的勇敢,但也要知道徒手攀岩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极限运动之一,为了这份热爱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接纳和超越负面情绪

  如果负面情绪过于强烈和持久,必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它会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内脏的正常工作,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头痛、胃溃疡、乳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调节情绪非常重要。

  一个发人深思的规律是:一个人越能够接纳负面情绪,越不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越想逃避或摆脱负面情绪,越会深陷其中。不少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如此劝告世人:人生苦难重重,经历痛苦本身才是通往解脱的道路。这就要求人们面对令自己感觉如此糟糕的事实,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认知与行为,积累智慧和力量,最终获得持久的平静与安然。

  美国心理学家托德·卡什丹和罗伯特·比斯瓦斯·丹尼尔在他们合著的《黑暗面中的正效应》一书中,阐释了各种负面情绪的正面影响。例如,愤怒令我们的行为更有活力,更容易激发起来;焦虑令我们更关注细节,让我们对于可能出错的事情提高警戒,促使我们去做“对的事”,帮助我们避免自满;悲哀和忧伤促使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进行整合、评估以及深刻思考;气恼和挫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节奏已经落后于预期了,需要改进方法;嫉妒、失望与孤独都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渴望,促使我们寻找和实现新的目标;无聊和厌倦让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挑战……

  通过了解这些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价值,你就可以在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更加泰然自若。它们并非一群只会制造麻烦的不速之客,反而更像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一旦接纳了负面情绪的存在,你就不会陷入情绪的漩涡苦苦挣扎,或者被情绪裹挟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而是可以自如地思考和决策,根据事情的本来面目及周围环境作出明智的选择。无论是西方的哲学或心理学,还是东方的传统文化及修行技巧,都教导人们对情绪带着观照、觉知、允许和接纳的态度,任它自在地来去,而不与之对抗或逃避。此时主宰你的不再是边缘系统,而是更具有理性和灵性的大脑新皮层。人类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之灵”,进入心灵自由的境界。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科普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来源:2023年12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