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环的逻辑
文/桂涛
编辑/胡艳芬
朋友在印度尼西亚买到一件贝壳雕刻品。它一个巴掌大小,像一把被从两头拧弯的直尺,拧弯处卷曲成两个尚未闭口的圆环,但大小略有差别,并不完全对称。它的中部镶着三排小贝壳,每排四个。看得出它是一件细心打磨、精心装饰的装饰品。
朋友告诉我,它来自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当地阿斯玛特族人佩戴的鼻环。
这么大的鼻环!我惊呼。这鼻环大得和鼻子不成比例,我拿着它,几次放到鼻子旁,很难想象它穿透鼻腔、挂在鼻中软骨上,在鼻下晃动的样子。
阿斯玛特族以狩猎和捕鱼闻名,由动物牙齿或贝类制成的鼻环在其文化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成人仪式上,佩戴鼻环标志着一个人在部族中地位的变化,象征其拥有勇气与力量;在婚丧仪式和庆典中,佩戴鼻环代表个体与神灵或祖先的联系。据说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阿斯玛特人会将敌人的骨头磨制成鼻环佩戴,象征对后者彻底的征服。
如今,鼻环和羽毛头饰、野猪牙挂串一起,出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招揽游客的表演中,曾经代表着原始、传统、野性和力量,如今成了猎奇者们争相观赏的文化奇观。
像佩戴鼻环这样,通过改造、扭曲,甚至是伤害自己的身体来创造和传递某种特殊含义,古今中外都并不少见,比如染发、纹身、扎耳钉、穿舌钉、裹小脚等,甚至今天被一些女性反对的穿高跟鞋也有这样的意味。
阿斯玛特人戴上这样巨大的鼻环,显然不能用“丑”和“美”、“文明”与“荒蛮”等类似这样简单的两分法来评判。这鼻环应该被置于佩戴者所处的生存环境中去审视。今天年轻人戴鼻环是追求时尚、彰显个性,但在险象环生的原始森林,阿斯玛特人与野兽,与其他部族的敌人可能随时相遇相争,鼻环带来的视觉上的震撼,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震慑,潜台词似乎就是:“我对自己的身体都能下此狠手,更不用说对你的身体了。”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和权力的博弈——双方狭路相逢,一个鼻环仿佛将他们提前送上谈判桌,开战之前就胜负已分,颇有些“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智慧与趣味。
阿斯玛特人的鼻环让我想起埃塞俄比亚摩尔西女人的唇盘。那些用木头或泥土制成的圆盘装饰有鲜艳的花纹和斑点,直径可达十几厘米,从小被塞入女人们的下嘴唇中。嘴唇不断撑大,大到竟可包住脸。
一种说法是,当年阿拉伯人来到埃塞俄比亚挑选奴隶以出海贩卖,一些摩尔西族女人为了躲避抓捕便佩戴唇盘,将下唇撑大,将自己“变丑”逃过一劫。于是,嘴唇越大,被劫掠为奴的可能性就越低,也就越安全。久而久之,摩尔西族便“以唇观人”,最后以佩戴唇盘为美,嘴唇越大越美。
从鼻环到唇盘,在旁观者看来或许是原始、怪异、残忍,背后却可能隐藏着维系生存的独特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