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江/云·之/间》是对我从影以来的一个验收

2024-08-13 10:05:12 来源: 《环球》杂志

《江云之间》剧照(上剧场供图)

整理/《环球》杂志记者 刘娟娟 实习生 唐宇翔

编辑/黄红华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揭晓了特邀剧目,由著名华人戏剧家、乌镇戏剧节发起人兼常任主席赖声川导演的《江/云·之/间》是其中备受期待的剧目之一。这是赖声川戏剧生涯的第40部剧作,由演员张震和萧艾主演,“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现场演唱。乌镇戏剧节演出之后,《江/云·之/间》还将前往西安、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巡演,与更多观众见面。

  赖声川经典戏剧《暗恋桃花源》中,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爱情故事让人看到了遗憾与错过,也让观众对他们彼此之间曾无法触达的40年充满好奇。《暗恋桃花源》首演35年后,赖声川谱写剧场诗篇,亲笔回答“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于剧场中记录一个错过的时代。《江/云·之/间》不仅是对江滨柳和云之凡故事的补充,也是对生命和时代的深刻反思。

张震做客上剧场“丁乃竺的会客厅”(上剧场供图)

  不久前,在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饰演江滨柳的张震做客“丁乃竺的会客厅”。内敛的性格如何形成?与优秀导演、演员合作如何改变了他?从电影到话剧有怎样的不同体验?张震一一娓娓道来。

“杨德昌导演把我从外向变成了内向”

  其实,一开始在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时候也不知道在干吗,只知道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每天大家在一起朝夕相处,碰到很多朋友,不用去学校,不用背课文,不用做数学题,就挺开心。但对表演或者是电影本身是什么,那会没有太多认识,不太了解,虽然有上过一些表演课程。

  杨德昌导演会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带领演员进入角色。有一场戏是我演的小四看到两个帮派在打斗,其中有一个人被砍了。要拍下小四目睹了这件事的反应。杨德昌导演那天一到现场就把我叫到一个房间臭骂了一顿,然后叫我在里面面壁思过半小时,时间到了就拉到现场,最后拍下了经典的表情。

  我念小学的时候其实蛮外向的,喜欢运动。但可能因为去演戏被“关到小黑屋里”,骂完以后性格完全就变了。其实更多是因为在饰演小四的整个过程中,这个角色影响了我,可能也刚好碰到青春期,导致我在性格上发生很大的改变,变成比较内向、话比较少的性格。

  其实我小时候对表演工作蛮排斥的。因为我父亲是演员,演员的生活有一餐没一餐的,在家里面的状态也不一样,他在家每天都要念剧本,拿到一个角色后就在家反复地练,非常自律。让我觉得:“你到底在干什么?”所以那个时候对演员这个职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

  但我对拍电影这件事情就很感兴趣,因为可以不用上学,可以离家很远,去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认识很多新朋友。念中学的时候,暑假期间就经常跑回杨德昌电影公司去实习、打杂。高中毕业了,杨德昌导演要拍《麻将》,把当时《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一些老演员找回来。我们就说,“好啊”。因为高中毕业又有工作做又有钱可以赚,还能跟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是不是太好?然后就顺利拍了我的第二部电影。在《麻将》剧组,我还兼做美术、道具的工作,因为我高中念了美工设计,所以既做幕后的工作人员,又当演员。

与优秀导演、演员合作,是宝贵经验

  通常接到一个剧本,阅读的第一印象对我来说是最最最重要的事情。话剧也好,影视作品也好,它要阐述的主题是什么?它给我这个阅读者传递的讯息是什么?这个讯息能不能接收到?都很重要。再就是看要饰演的人物,我对他是不是有想象空间,通常如果没有想象空间,我可能就不会去做;有很多想象空间的,就更想去尝试。

  年轻的时候,会有很难从角色中抽离的感受,可能比较难把现实跟角色怎么样转换吧。以前都演一些比较写实的电影,角色也都是写实的人物,跟自己的生活状态可能比较贴近,会比较难抽离。所以那个时候就转演古装戏,虽然只有几次,但我很喜欢演古装,因为我觉得换上衣服、戴上头套,那就是另外一个人,那个仪式过了就可以切换自如。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演《吴清源》,一个年龄跨度很大的戏,从青年一直演到他的老年时代,工作地点在日本,也是比较密集的拍摄。那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演主演,这个戏我的戏份比较多,所以投入也比较多,压力比较大。因为吴清源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人物,我就比较有责任感,不能乱演。快要结束拍摄的时候,我想到之后不能再演他,就觉得很难过,于是偷偷跑去一个地方难过了一下。到电影杀青,整个剧组都很舍不得。结束拍摄剧组回到东京,站在车站里,我觉得特别地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应该做什么。这对我来讲是很宝贵的经验。

  可以跟很多很不一样的导演一起工作,真的是我的荣幸。每个导演性格不一样,所以在现场拍戏,大家可以感受到凝聚的力量也会很不一样。

  有的导演是比较主观的,他拍影视作品会比较注重跟观众互动,譬如说王家卫,还有李安。有些导演,如侯孝贤导演,他很客观地记录事情,演他的电影就不能让大家看出来你在演什么,一切就好像在过生活一样。演员在这种很不一样的工作环境里面的时候,表演就要切换。

  杨德昌导演是一定要按照他规定的台词,讲法、语速、逗点、句点、惊叹号、问号都不能更改,他的文本里面、他的剧作里面所有东西都已经设定好,每个角色他都已经有一个设定好的形象,他会用漫画画下来,包括站姿、语速等等,他都已经思考过了。但赖声川导演不一样,他完全让演员自己发挥,演员去参与创作,让演员一遍又一遍找到自己觉得舒服的节奏。

  跟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合作《沙丘》,对我来讲也是一个经验。我们3个月的戏都是在一个1:1搭出来的摄影棚里面拍,那个摄影棚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我们演戏很过瘾,就是照平常讲话的声音,不需要大声,在一个很舒适的状态里面很安心、很专心地去做大家该做的事情。我跟维伦纽瓦导演之前一起工作过,在戛纳当评委,我们聊得蛮开心的。在拍摄现场虽然他工作很忙,也没有什么时间照顾我,但我自己觉得在表演上面很舒服。

  我也与非常多优秀的演员合作过。

  刚工作时,印象比较深的是跟梁朝伟一起。我觉得他的眼神每天都充满了电力,就像一个发电机。我很喜欢跟他一起工作,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非常地入戏。我记得有一场戏他要演生气,他就真的很生气,然后不知道用拳头锤了一个什么地方,手就断了,就气成这个样子。我会觉得他很不一样,他真的是活在当下去做这件事情。

  后来碰到巩俐,那个时候我对表演感到很彷徨,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这个工作。跟巩俐一起工作,我觉得我最想变成像她那样的演员,她是一个对镜头非常敏感的人,每一条她都真的用心去演,她的感受是真的,不是用演的。我就觉得做一个演员如果可以像她一样该有多好。她一定是喜欢才会愿意这样做。这帮到我后来演戏时比较容易找到定位。

  再就是萧艾姐,我们也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她每一次对词,云之凡跟江滨柳搭戏的词,她都会哭。我觉得只是对下词,不必要真的100%投入进去。而且她对这个角色已经足够了解,她跟云之凡是长在一起的,两个是共同体。艾姐还有一点很厉害,就是她备台时候的状态,我跟她准备上台的时候,她在那边,我在这边,我就很远地看她在干吗,艾姐很安静,可能提前5分钟就站在那边。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演员应该要做的。

《江/云·之/间》,有挑战也有过瘾

  《江/云·之/间》是对我多年从影以来的一个验收,我所有的经验都可以放在这个剧里,我觉得这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个演员的小确幸,可以确定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

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江云之间》海报(乌镇戏剧节供图)

  《暗恋桃花源》我最早看的是电影,云之凡跟江滨柳简直就是林青霞跟金士杰老师他们两位本人,所以拿到江滨柳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开心,一方面我觉得很有安全感,因为他不是我原创的角色,我可以在既定的大家认识的江滨柳身上进行增减;另一方面可以饰演金士杰老师演过的角色,我特别荣幸;而且因为江滨柳是长春人,我的外公也是长春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因缘际会。我其实一直都很想跟表演工作坊(由赖声川等创立)合作,《江/云·之/间》由赖老师掌舵,基本上我是100%信任,不需要担心,而且有人演过江滨柳,所以我在各个方面都觉得很踏实,可以好好享受从排练一直到演出的过程。我不必担心,做就对了。所以当演员很爽,对吧?

  但演《江/云·之/间》整体上对我来讲都是一个挑战。我常常梦到自己还没有背词就被推上来,而且演完很多年以后,依然还会有那样的梦——时间到了要上台,永远都觉得稍显不足,哪怕是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都已经熟到不能再熟的词,可能跟观众一对到眼神,就什么都忘了,一下子就跑神了,空了。所以我觉得时时刻刻都是在一种被检视的状态下面去完成这些事情,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经验,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除了挑战也有过瘾的地方。我记得那个时候(2021年)一天会演两场,下午场因为外面太阳还很大,观众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慢慢进入状态,然后演着演着就觉得,“哇,今天台下好冷。原来会有这样一个平常演电影没有办法得到的感受。”就是特别的经历。舞台剧最大的魅力,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它的现场性。虽然演员是非常专注的,在台上像这样子一气呵成,但事实上整个演出都是台上台下一体完成的,每一场的观众都不一样,这对整个表演或者说演出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

  赖老师就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跟他一起工作很开心,我没有碰过这样的导演,他很开放,什么都让演员自己来。他让我在整个排戏到演出的过程里面觉得很自在,不懂的地方我会请教他,他给的笔记都很重要。演出那天赖老师有没有在现场,整个戏的走向也会很不一样,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话剧好玩的地方就在这里,不同的人演、不同的观众,就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氛围会很不一样。每一次演话剧,我都把它当成是第一次演,和电影不一样,话剧每天都是最好的。

  我去年看了《如梦之梦》,剧中很多角色会在不同的时间去凝望远方,《江/云·之/间》里也有这种凝望,然后我也想我在看《如梦之梦》的时候感受是什么,后来突然就懂了,不是说我要演得多感人,而是导演安排凝望,是让我在看《如梦之梦》的瞬间可以跟那个角色连线,然后我就觉得我在演《江/云·之/间》的时候是不是也跟观众连线了。我就觉得这好厉害,我不需要做什么特别加分的事情,这个动作本身就帮我完成了很多事,就觉得真的很开心。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如梦之梦》里演王德宝(并非男一号)。

“我喜欢有一点距离感”

  我是一个每天怀疑人生的人,常常会怀疑自己,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很多挫折,不只是专业本身,有的时候一些人事啊、环境啊、家里面的事啊,人嘛,就是要处理各种事情。我喜欢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地过生活。对我来讲,表演现在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天都在演吗?也没有。其实我的片量没有很高,这跟我自己的性格有关系,我喜欢有一点距离感,也比较慵懒随性,希望照着自己的步调,让自己稍微放纵点。

  我小时候最喜欢打篮球,偶像除了有Michael Jordan(迈克尔·乔丹),大概就是Edward Yang(杨德昌)跟 Stand Lai(赖声川)。他们都很高,我小时候很矮嘛,看他们背影,“哇~”然后又很会穿着打扮,又打篮球,“哇~很潮!”后来因为工作,我就做一些简单运动,跑步、骑脚踏车,我从小在山上长大,很喜欢大自然,会去爬山。以前被问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不做演员要做什么”,我可能想做森林公园管理员,或是开出租车。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