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记者手记:一张“网”里的改革温度-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7/29 11:21:15
来源:新华网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记者手记:一张“网”里的改革温度

字体:

  新华社杭州7月28日电 题:记者手记:一张“网”里的改革温度

  新华社记者高蕾、张璇

  在浙江生活的市民说起改革的获得感,常少不了谈一张“网”——

  它高效便捷:父母为新生儿办理出生证明、户口本等相关证件以前需要跑5次窗口、耗时10余天,如今安坐家中,动动手指、刷刷脸就能实现“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

  它贴心周到:毕业论文里缺少数据、家里的沼虾养殖突然出了问题,只需网上“摇人”,就能得到回应。

  它还能给你超预期的惊喜:到银行网点办理贷款业务,没想到还能顺便查询和打印社保参保证明;即使远在山区或海岛,也有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办理医疗费用报销等事项……

  这张“网”,就是“浙里办”。从2014年6月上线以来,“浙里办”已汇聚3638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2000余项便民惠企服务,集驾驶证、医保卡等300余类电子证照,实名注册用户达1.23亿。

  在许多浙江人心中,“浙里办”已经成为浙江具有极高辨识度、影响力的政务服务改革标志性成果之一。

  这张“网”的背后,是一股刀刃向内的“狠劲”。

  “浙里办”的前身是浙江政务服务网。打开政务服务网,最醒目的是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四张清单”。任何人只要登录网站,都可以快速准确查看不同部门的权责划分、实施依据等详细情况,让公权力真正实现在阳光下运行。

  在公众监督下,不是必要的流程简化,不合理的管理方式整改,通过清权、减权、制权、晒权,政府机构内部优化整合不断推进,彻底杜绝证明“你妈是你妈”等奇葩流程,为“浙里办”服务提速增效奠定扎实基础。

  目前,以“一网通办”为抓手的改革,已经推动20万项政务事项标准化为3638项,其中85%的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这张“网”的背后,是一种敢为人先的“闯劲”。

  办事多头跑、反复跑、办事难、办事慢……要解决这些难点痛点,就要实现数据共享。但数据分别掌握在不同部门手中,且填报格式、统计口径等各有不同,数据整合道路上难关重重。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浙江出台国内首个省级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得公共数据的,不得违反规定通过其他方式重复采集;各级行政机关使用电子印章系统,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电子证照的,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制度护航改革。

  与此同时,浙江还建成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以统一技术标准降低部门间数据共享复杂度。

  依托制度规范和公共数据平台,浙江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从而达到“材料精简了、流程优化了、时间缩短了”的目标。

  曾经,群众办理省内户口迁移需要在迁入地、迁出地之间往返3次。如今,只需跑1次户口迁入地派出所窗口就能办成。仅这一项事项,每年至少惠及全省15万办事群众。

  这张“网”的背后,还是真情为民的“热乎劲”。

  “浙里办”上线10年依然能改革不停、升级不断,是因为浙江鼓励基层办事部门充分对标群众办事体验,积极申报优化建议,推动省级部门业务流程再优化、表单材料再精简、数据共享再提升、审批效能再提挡。

  以“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申领(单位吸纳)”为例,为方便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办理社保补贴申领,浙江省人力社保厅采纳杭州市富阳区、台州市黄岩区等地的优化建议,不断提升办事体验。优化前,企业需要填报字段22个,提交材料5份,优化后填报字段缩减为5个,无需提交材料。

  正是坚持从群众企业体验感出发谋划改革发力点,才使得“浙里办”的各项改革都能改到大伙儿心坎上。

  “人在上海,通过‘浙里办’申请调档,没想到第二周就收到了档案”“我自己都记不清的高考成绩,竟然能通过‘浙里办’找回来了”……打开社交媒体,能看到各地网友分享的自己与“浙里办”的暖心故事。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改革要让人民有“体感”,要建制度更要体现温度。打开“浙里办”,能看到的不仅是数字化赋能,更是改革初心。

【纠错】 【责任编辑: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