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丨新疆乌什7.1级地震震级大伤亡小的四点启示-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9/26 09:16:19
来源:新华网

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丨新疆乌什7.1级地震震级大伤亡小的四点启示

字体: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俞玮)“地震带上不仅有诗和远方,百姓也安居乐业,真是没想到!”近日,记者们实地探访新疆乌什7.1级地震受灾及灾后恢复情况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今年1月23日凌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乌什县委书记颜画说,全县23万余人平安渡过难关,仅1人受伤、无人死亡,相比国内外同震级地震人员伤亡较小。

  震级大伤亡小的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记者跟随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在深入多地调研后得出了四点启示。 

  近日,“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团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曼苏幸福新区,实地了解抗震安居工程。当地居民努尔比娅木·吾守尔在自家安居房里热情欢迎采访团一行(拼版照片)。新华网发

  启示一:“以防为主”是最有效的措施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伽师—巴楚6.8级地震造成当地268人死亡,4853人受伤,倒塌房屋近2万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

  痛定思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心转变工作思路,主动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变被动的地震灾后救助为震前主动预防。

  2004年起,新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居民住房抗震问题。自治区地震局积极发挥科技力量,在中国地震局指导下,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为当地研判震情趋势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撑。基层干部坚决树牢“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理念,靠前储备应急物资,常态化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当你住的地方不安全,人是没有心思谋发展的。”自治区原安居办副主任,自治区地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勇告诉记者,抗击地震灾害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增强“以防为主”意识。生命至上,防得住才是硬道理。

 图为乌什县亚曼苏幸福新区的抗震安居房。新华网发

 启示二:住房安全是防震减灾取得成效的前提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2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抗震”贯穿于安居工程始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抗震结构房屋,并全部进行了抗震试验。

  各级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通过政府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农牧民建设抗震安居房。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还采用了减隔震技术。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新疆将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2010年,新疆13个地州市将已建成的抗震安居房全部纳入改造型农村安居房规划。2011年至2020年,新疆累计建成农村安居房266.98万户,帮助1100余万名各族群众告别了土坯房、泥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全新房。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马玉表示,农牧区抗震安居房基本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保障了农牧民生产生活安全。

  随着国家补助力度逐渐加大,在兄弟省市援助下,新疆在原有“抗震安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富民安居”的新标准新要求,让各族群众不仅住进结实的安全房,还享有水、电、气、暖、热、厨、厕、浴等现代化设施便利。

  2024年,新疆将推进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列为十大民生实事,全面排查并加固房屋,确保群众住有安居、住有宜居。

  图为采访团在新疆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座谈调研。新华网发

  启示三:地震预报和预警机制为避险争取时间

  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指导下,自治区地震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异常核实、会商研判、震情专报不过夜。

  新疆乌什7.1级地震发生前,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地震局在2024年度新疆震情趋势会商时,特别指出需重点关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等县市。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自治区地震局领导立即率队赴南疆各地州开展指导服务,阿克苏地区、克州两地全面排查抗震不达标房屋,加强应急演练和避险宣传。

  2024年1月16日至17日,中国地震局工作组一行实地指导服务阿克苏地区地震监测、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抗震设防等工作开展情况。1月21日,自治区地震局、水利厅联合派出工作组赴阿克苏地区、克州等地州检查水利设施抗震设防情况。

  正是依托这套完整的地震预报机制和防范应对措施,乌什县经受住了1月23日凌晨7.1级强震的严峻考验。

  采访途中,针对容易混淆的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区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孙柏涛解释说,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动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发出警报,为紧急避险争取出数秒至数十秒的宝贵时间。

  目前,新疆已建成地震监测预警站1398个,并在地震多发频发区域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部署了2452台专用预警终端设备。今年8月,“新疆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在新疆地震重点预警区可实现分钟级地震速报和秒级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图为乌什县委书记颜画在地震科普馆向采访团讲解地震知识。新华网发

  启示四:应急演练和科普宣传形成“肌肉记忆”

  抗击地震灾害,基础在基层,主体是群众,如何增强基层的组织能力和群众防灾意识,是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具体检验。

  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精河县等地,采访团走进机关、学校、民房、餐馆,随处可见墙上贴着地震科普小知识。在乌什县地震科普馆,人们还可以通过登上地震模拟平台感受不同强度的地震威力。

  “地震发生时,人的反应时间只有十几秒,没有时间去思考应对措施。”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前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高孟潭说,这时候需要的是一种本能反应,是建立在相关认知和无数次演练基础上的应急能力。

  近些年,自治区地震局加强与各相关单位合作,在作品创作、资源共享、科普培训等方面发力,积极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举办讲座1.8万余场、地震避险演练5.5万余次,参与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师生达5000万人次。

  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热甫克提·阿不力孜说,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群众听得明白,形成条件反射,真正遇到地震时,才能有效自救。

  坚持底线思维,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乌什县7.1级地震震级大、伤亡小,与当地持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密不可分。这些日积月累的地震知识,形成的“肌肉记忆”,在关键时刻成为了人们自救互救的能力。

【纠错】 【责任编辑: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