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州11月15日电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20多年前,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
“千万工程”被誉为“在浙江经济变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转动了乡村振兴的车轮”。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飘逸的云朵在竹海上升腾,民居与青山层叠相拥,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新华网发 (潘学康 摄)
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江南腹心地湖州,犹如一颗翡翠镶嵌在南太湖畔,以其青绿底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努力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初秋时节,“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感受“千万工程”久久为功下的乡村巨变。
观念一变天地宽
卧伏于天目余脉下的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披一层翠竹密林作绿裳,一条条银链般的溪流环绕山间。
30多年前,这个被群山笼罩的小山村,村民人均不到一亩田,改革开放前,吃饱穿暖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对人们来说都是奢望。为解决温饱,20世纪80年代,余村人做起了开矿的营生,先后建起水泥厂、石灰窑、化工厂等集体企业,村中主要劳动力全都扑在矿山上,矿石开采规模不断扩张。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繁华背后,村民却是白天不敢晒衣,下雨不敢开窗,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灰。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了事关农民民生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余村停掉了矿山、关掉了水泥厂。
观念一变天地宽。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余村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局面。2023年,全村农民均纯收入710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47万元。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 新华网发(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的腰包“鼓”了,脑袋也“富”了起来。
“Welcome to Yucun!”随着国际游客增多,余村成立了‘英语角’,村民经常聚在一起练习口语。”自村里的“英语角”开课后,余村青之恋民宿老板娘李庆每次都积极参加,“可洋气了,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英文名。”
近年来,余村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村民自治、民主参与的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家风带村风、村风带民风。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吹遍每个角落,余村先后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未来乡村不一样
无线网络全覆盖,只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面朝田野的大自然工位办公。
去年,天荒坪镇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打造出青年专属的创业空间“青年理想集结地”(下称“青来集”)。穿过“青来集”入口处巨大的“∞”符号,右手边是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过去一年,546名年轻人入驻,创造无限可能。
三毛流浪记、哪吒闹海、阿凡提、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悟空、葫芦娃……这些80、90后童年回忆里的卡通动漫影像,被制作成各种文创产品和周边。青年创业者陈喆,响应乡村振兴建设号召,到余村建起这个国漫主题咖啡厅。
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乡村变得时髦和活力。
走进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游客接待中心,一张三维实景数字地图格外显眼,鼠标一点,村里各类情况一目了然。
“这张数字地图包含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五个模块,涵盖环境治理、水域监测、危房监测、智慧气象、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等120余项功能。”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介绍说。
探索乡村智治新模式,五四村在全省率先构建了“数字乡村一张图”。村干部能一屏掌握全村生产经营、生活服务、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第一手信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这里,未来乡村有了具象化的模样。这几年,村里陆续引入了露营房车基地、莫干山花谷山地运动公园、One有引力运动工场等一批吸引年轻人的项目,将整个村庄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902万元。
“千万工程”推动下,湖州的乡村,正呈现出万千种文明打开方式。(“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新华网记者钟奕 李雪芹 浙江日报湖州分社 王艺潼 浙江文明网 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