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祁连11月29日电 “河水把我们的摩托车、吃的这些全都冲走了,那天晚上住那个地方又冷又饿,我就埋怨他干这份工作把性命都差点丢到那边了,当时就特别不理解。”东木措至今仍激动地说。
东木措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黑河源头生态管护员,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叶金俄日的妻子。叶金俄日和妻子东木措坚守在冰川草原、穿行在深山峡谷,在艰苦的环境里,巡护黑河源头十八年。
黑河是一条内陆河,发源于青海,跨过祁连山脉,滋养河西走廊腹地,最后注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湖泊之中。保护好黑河源头生态环境,对于下游的甘肃、内蒙古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我复员的时候,因为监管力量不足,黑河源头的环境十分脆弱”叶金俄日说。当时,村里和乡政府要招一名复员军人到管护站上工作,叶金俄日被选中来到这个站上。
一辆摩托车、两个人、三间房、127公里、200平方公里、18年,这些数字就是叶金俄日和妻子东木措两个人日常工作的全部。一辆从弟弟那里借来的破旧摩托车,是两人的巡山工具。管护站是三间砖瓦房,距离祁连县城127公里。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巡山,保护2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从2006年到现在,两个人坚守了18个春夏秋冬。
资料图: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黑河源头生态管护员、“中国好人”叶金俄日(前)与东木措(后)正骑摩托车前往巡查点。新华网发(祁连县文明办供图)
叶金俄日夫妇负责管护10个巡查点、50多条支流,最近的巡查点有20多公里,最远的要超过70公里。他们每周都要骑着这辆摩托车,对黑河源头流域进行两次巡护。到了没路的地方,他们便将摩托车撂下,再翻山越岭步行七八公里,抵达站点。两个人完成一次巡护,最长需要10个小时,最短也需要5个小时。
叶金俄日说,“夏天赶上暴雨,冬天遇到大雪封路,骑着摩托车回不来那是常有的事。”只要不下雨,夫妻俩每天七八点就骑着摩托车出发巡护,中午靠干粮充饥,晚上才能回来。
面对困难夫妇二人只能互相依靠,经过18年的磨砺,对于常见的问题都有一套应对的土办法。如果摩托车的车胎被扎破,他们就将随身穿的衣服脱下来塞进轮胎里,推着摩托走。有时晚上赶不回来,或是遇到大雨大雪天,他们就找废弃的牛羊圈作为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地。如果路遇棕熊、狼群他们将线衣脱下来绑在木棍上点燃,并不断摇晃来驱赶野兽。
一次巡查归来正赶上河水涨潮,一下子就把摩托车冲走了,等到好不容易在下游把摩托车打捞上来,天已经黑透,摩托车进水打不着火,夫妻俩就一直等到第二天河水退潮,他们才趟过河回到了管护站。
正是由于叶金俄日夫妇这样一群生态管护员们的日夜守护,盗采滥挖的现象如今几乎绝迹。随着黑土滩治理、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源头禁牧、草原鼠害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黑河源头区域逐渐恢复了原貌,生态环境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的黑河上游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多,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桦树、杨树、柳树、沙棘等为主的天然林区保护完整;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和候鸟数量增多,已成为黑颈鹤、藏雪鸡、蓝马鸡等理想的栖息之地,野牦牛、盘羊、藏羚羊、白唇鹿、马鹿、岩羊、香獐在此奔跑,雪豹、熊不时出没。这里先后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几种,二级保护动物二十多种,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草原又回来了。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野生动物也少,像岩羊、黑颈鹤、斑头雁,还有麝比较少,现在夏天的时候出去,像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候鸟都有,整群的数量增加了。”叶金俄日说。 资料图: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黑河源头生态管护员、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叶金俄日(右)与东木措(左)正在记录巡护工作。新华网发(祁连县文明办供图)
如今的东木措早已不再抱怨这份单调又辛苦的工作。她说,“从我们参加这份工作以来,生态环境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好了,这些乱挖乱采几乎绝迹了,觉得干这份工作特别的自豪。”
叶金俄日因为日夜守护黑河源头,荣登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2024年7月,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新华网记者 钟奕 高晟寒 祁连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建国 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