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救治地图”透露哪些信息-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0/14 09:46:49
来源:健康报

心血管病“救治地图”透露哪些信息

字体:

  在日前召开的2021中国心脏大会上,《2021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发布。《报告》覆盖全国1834家三级医院、2087家二级医院近1026万名心血管病相关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还包括多个单病种管理和控制平台以及亚专科的数据,勾勒出一份我国心血管病诊疗能力的“地图”。

  医疗资源投入加大,配比急需优化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卫生健康投入逐年增加,全国财政卫生健康支出从13159亿元增长到17545亿元,年均增长7.5%,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1%。“这些投入,极大推进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说。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执业医师、床位数和门急诊诊疗人次较2016年分别增加了40.2%、32.9%、39.8%。心内科中级及以上医师数量从2017年的每10万人3.7名增至2020年的每10万人4.8名,心外科中级及以上医师数量则从2017年的每10万人0.5名增至2020年的每10万人0.6名。

  2020年,全国开展心血管疾病诊疗科目的医院达4510家,其中三级医院1642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34家。“目前,55%的医院有介入导管室,其中北京市和山东省超过70%。65%的医院配备了冠脉CT检查,19%的医院配备了心脏核磁检查,10%的医院配备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胡盛寿介绍。

  同时,医疗资源配比不均的情况凸显。

  “在科室设置方面,我国各省份开设的心内科比例相近。但是,开设心外科和血管外科的比例悬殊,其中心外科数量相差3倍以上,血管外科数量相差4倍以上。在手术数量方面,不同地区间,实施心外科常见手术的数量差距明显。以冠脉搭桥术为例,手术数量相差近7倍。”国家心血管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介绍,这也带来了患者跨省就医的问题,2020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跨省异地就医患者数量占全部患者数量的4%,心血管外科为15.1%。具体来看,心血管外科流入地前三位为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患者数量占全国的71.5%;心血管外科流出地前三位为河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患者数量占全国的39.9%。

  “未来3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将持续增长,负担将继续加重。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人群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城市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发有关。基层‘守门员’能力亟须加强。”胡盛寿认为,在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心血管专科医联体、胸痛中心等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医生慢病防控的能力。

  调整质量控制方案,需要多维度评价

  这5年,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加速推广应用。特别是主动脉手术,不同地区和医院的手术量都在迅速增加,且开展主动脉手术量越多,院内结局越好。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为例,2016年至2020年我国共开展5182例,手术量增长13倍,开展的地区不断拓展。开展规模较大的地方是浙江省和北京市,分别为344例和338例。

  “新技术给患者带来更多更优选择的同时,也对质量监管提出新要求。”郑哲指出,诊疗流程的改善,是把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比如,心力衰竭诊疗过程指标均呈逐年改善趋势,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断和评估流程。

  从宏观来看,我国目前多数的技术应用体现了“二八定律”,即20%的大医院开展了80%的手术。“如何评价80%的中小规模医院的医疗质量,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郑哲表示,随着分级诊疗的推广,基层医院诊疗规模可观,但质量差距明显。二级医院登记患者数量是三级医院的一半以上,但治疗水平差距明显。

  此外,如何解读结局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看似较低(1.8%),但考虑非医嘱离院的患者,死亡率就将达5%。“从病历首页数据来看,院内死亡率较低,但我国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主动出院的,在医疗记录上不会写死亡。”郑哲说。(实习记者 郭蕾 本报记者 王潇雨)

【纠错】 【责任编辑:宫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