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这家世界制药巨头的“浦东故事” -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2 18:40:38
来源:科Way

三十年,这家世界制药巨头的“浦东故事”

字体:

5月16日,以“华彩三十,聚氏未来”为主题的罗氏制药中国30周年庆典在上海张江罗氏园区举办。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罗氏制药国际部负责人Padraic Ward,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强等出席活动。

黄日阅摄

会上,罗氏宣布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同时,罗氏也正式宣布旗下抗流感创新药速福达将在2024年实现本地化生产。深耕中国三十年,这也是罗氏不断升级本地化生产布局和投资,更快惠及中国患者的一个鲜明例证。

吴强在致辞中表示,罗氏和浦东,有关于“一条路”的故事,也有关于“一栋楼”的故事。罗氏见证并全程参与了浦东的开发建设,诠释了罗氏与浦东“一座城”的不解之缘。期待以罗氏制药中国30华诞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大在上海、在浦东的布局和投资,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新力量。

Padraic Ward表示:“罗氏与中国的渊源已有百年,始终致力于提高中国民众的健康水平。未来,依托中国良好的市场规模、经济体量与创新生态,罗氏将在中国的创新机遇中加速前行,不断深化在华布局,持续帮助中国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细数TA与浦东的点滴岁月

作为第一家入驻浦东张江的跨国企业,罗氏率先建成并不断升级和完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同时,在浦东创造了多个“第一”。

1994年,罗氏在上海浦东设立中国区总部。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上海罗氏制药公司破土动工,浦东迎来了第一家跨国药企。随后,一大批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纷至沓来,共同见证了浦东从一片农田发展成中国“药谷”。

2004年,罗氏在浦东张江成立中国研发中心。这是罗氏在新兴市场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也是跨国药企在上海独资建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后又建立了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2008年,罗氏位于浦东张江的中国区总部正式获得上海市商务委颁发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这更加坚定了罗氏持续扎根浦东,加码中国的信心。

2019年,罗氏追加投资8.63亿人民币将罗氏上海研发中心升级为全新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

在罗氏中国创新中心的展示厅一角,橱窗里摆放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也赫然印着一组新药研发周期和成本的数据

2022年,罗氏上海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罗氏中国创新中心,拥有新药研究与早期开发的独立决策权。

如今,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覆盖免疫、肿瘤以及代谢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持续不断地为患者开发创新药品。截至2023年底,基于罗氏创新中心产生的发明专利已超300件,其中一半以上已经在中国、美国、欧盟或日本获得专利授权。通过与全球研发相关部门合作,罗氏创新中心已经成功将10款药物分子推到临床试验阶段。

目前,罗氏在华拥有28款产品,覆盖乳腺癌、肺癌、血液肿瘤、抗感染等8大治疗领域。

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舞台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罗氏不断助力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通过孵化本土创新,加速科研到产品的成果转化,助力中国创新出海,更早惠及中国和全球的患者。

2021年,投资近3亿人民币的罗氏中国加速器正式启动。作为罗氏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罗氏中国加速器旨在助力推动中国医疗创新的加速发展,赋能中国本土医疗创新生态圈建设。2023年9月,在罗氏上海研发中心原址上升级兴建而成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大楼正式落成。这也代表着罗氏创新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与传承。

在罗氏中国加速器启动后不久,浦东新区发布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简称“GOI”),罗氏中国加速器成为首批GOI成员之一。关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开放式创新,罗氏中国加速器有着自己的思考——加速器可以拓展罗氏的边界,让罗氏看到更前沿、更大胆的方向,实现更大的自由度,避免内部研发的限制。

边欣介绍:“做该领域的全球第一或者全球最佳,这是罗氏内部评估项目的原则。”在罗氏中国加速器,“颠覆性创新”是项目筛选的关键词,项目入选比率小于5%,成员企业在各研究方向拥有独特建树,覆盖蛋白降解、相分离、表观遗传学、细胞凋亡等多种新生物学机制,小分子、大分子、RNA、细胞治疗等多种药物形式,以及人工智能、功能蛋白质组学、真实世界数据等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创新。

“如今,罗氏中国加速器已拥有17家中国本土创新企业成员单位。如果把17家入驻企业加起来的话非常可观。对罗氏来讲,一方面是自身不断加大在研发、生产等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是罗氏正带动整个产业链不断地升级和换代。”边欣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罗氏中国加速器现有成员企业已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超过10项早期研发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科学方向和技术平台。如专注于开发新一代表观遗传治疗技术的赛岚医药,正在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就一个First-in-Class的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技术,针对中国高发的消化道肿瘤相关适应症开展研发合作。目前该合作进展顺利,并已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和成果。

近两年,罗氏先后与三家本土创新药企达成三项全球独家授权许可,共同开发多个肿瘤领域的创新性治疗药物,推动更多中国创新惠及患者,助力中国研发走向世界舞台。

展望未来,边欣表示,新的30年里,罗氏将持续发力。“作为第一家实现了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在生产方面,今年我们会在中国实现速福达本土化生产,在其他的分子实体领域也将不断探索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研发方面,今年2月我们有一款新药可伐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早于欧美实现了‘中国首发’。将来,我们也会不断实现中国和全球的同步化。”

为了实现这些愿景,罗氏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持续强化包括早期研发、药品开发、生产、 营销以及开放合作的端到端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让罗氏创新产品更深更广惠及中国患者。

【纠错】 【责任编辑:吴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