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罗氏制药中国,官宣加码中国!-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2 18:21:38
来源:医趋势

30岁的罗氏制药中国,官宣加码中国!

字体:

“罗氏与中国的渊源已有百年,始终致力于提高中国民众的健康水平。未来,依托中国良好的市场规模、经济体量与创新生态,罗氏将在中国的创新机遇中加速前行,不断深化在华布局,持续帮助中国患者改善生活质量。”5月16日,在罗氏制药中国30周年庆典上,罗氏制药国际部负责人Padraic Ward掷地有声,传达着罗氏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图片

▲罗氏制药国际部负责人Padraic Ward致辞

1896年在瑞士巴塞尔创立的罗氏,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为进一步加码在华投资,罗氏制定了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更明确的愿景,并在庆典上正式宣布:

第一,罗氏制药将全面强化包括早期研发、药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开放合作的端到端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持续加码在华投资,进一步彰显罗氏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长期承诺。

第二,罗氏制药旗下抗流感创新药速福达将在2024年实现本地化生产,这是罗氏不断升级本地化生产布局和投资、更快惠及中国患者的一个鲜明例证。

罗氏在华30年的发展轨迹应和了整个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脉络。从1994年上海罗氏制药公司落地张江,到2024年持续加码强化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这不仅仅代表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加深,更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全球化和本土化需求交织之下,对于中国市场坚定承诺的代表性案例,印证了整个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航道。

图片

▲罗氏制药中国30周年庆典活动

30年,能做成什么?

1994年的时候,中国上海浦东还是一片农田。也是在这一年,罗氏选择成为“开荒者”,成为首家入驻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跨国企业。

30年来,无论国内市场怎样风云变幻、科技浪潮如何迭代升级,罗氏扎根中国实现共赢的信念从未动摇。

“三十年来,我们带来28款创新的产品,覆盖8大治疗领域。除了不断带来创新疗法与解决方案,我们也致力于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这些好药,全方位发力不断推进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

图片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致辞

作为血液领域的领导者,罗氏与中国速度同频共振,不断革新血液疾病治疗标准,不断加速惠及中国患者的步伐。从全球第一个靶向药物美罗华在华获批起,在20余年时间带来了全球首个血友病非因子预防治疗药物舒友立乐,人源化糖基化CD20单抗佳罗华,全球首个CD79b抗体偶联物优罗华,全球首个作用于复发难治淋巴瘤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高罗华,不断革新侵袭性淋巴瘤和惰性淋巴瘤各线治疗规范化治疗及血友病预防诊疗新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罗氏还成功实现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这一血液罕见创新药派圣凯的中国首发。

在乳腺癌领域,罗氏引领乳腺癌走向精准治愈。从2002年带来全球首个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到陆续引入“赫赛汀+帕捷特”双靶疗法以及国内首个ADC药物赫赛莱,再到如今拥有了全新皮下创新剂型赫赛汀皮下制剂以及Phesgo,20多年来,罗氏帮助无数中国乳腺癌患者实现从身体治愈到心理治愈再到社会功能治愈的不断升阶,让她们更少时间做病人,更多时间做自己。

深耕肺癌疾病领域多年,罗氏为中国肺癌患者带来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样创新疗法,并实现了从早期到晚期的全线覆盖。其中,ALK阳性治疗领域还在不断突破,即将为中国早期肺癌患者带来持续获益,推动中国肺癌步入慢病管理时代。

在消化道肿瘤领域,罗氏创新方案推陈出新,突破生存局限,让肝癌慢病化,助力中国从消化肿瘤大国迈向消化肿瘤强国。泰圣奇联合安维汀(“T+A”疗法)作为免疫治疗时代的先行者,引领肝癌治疗从“靶向”迈向“免疫治疗”新时代。同时,罗氏积极优化管线布局,探索新的免疫治疗方案。立足中国,罗氏致力于,携手中国专家共创共建,并通过AI探索“肝癌数字化辅助决策模型”,助力肝癌诊疗交出“中国答案”。

罗氏不断带来创新抗流感药物,上至国家社稷,下达百姓药箱。从家喻户晓的抗流感药达菲,到新一代“抗流感神药”速福达,这是20年来首个获批的具有创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目前已实现医保覆盖,支持互联网医院在线购药,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全新、便利、有效的流感解决方案,并拓展了5-12岁儿童的流感治疗,为我国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今年,速福达又将实现本地化生产,更快惠及中国患者。

凭借在全球积累近20年眼科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储备,继往开来,罗氏将开启眼底诊疗创新领先新时代。罗氏在去年带来了全球首个眼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罗视佳,提升广大中国眼底病患者的长期视力获益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罗氏在神经科学、免疫、器官移植等领域都带来了一系列长期守护中国患者的创新产品。

纵观罗氏制药中国30年的发展史,其引领之路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坚持创新。

罗氏是最早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外资药企之一。早在2004年,罗氏集团在上海设立药物研究和早期开发中心。2019年,罗氏集团追加投资8.63亿人民币,将研发中心升级为全新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RICS)。此后,为了进一步在中国推动创新,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罗氏上海创新中心(RICS)正式升级为罗氏中国创新中心(CICoR)。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氏中国创新中心拥有新药研究与早期开发的独立决策权,能够依据本地的研发战略和需求,灵活地规划研究方向和项目管线。目前,创新中心的药物研发项目覆盖免疫、肿瘤、代谢疾病等领域,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由250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早期研发团队正持续不断地为患者开发创新药品。

截至2023年底,基于创新中心产生的发明专利已超300件,其中一半以上已经在中国、美国、欧盟或日本获得专利授权。此外,创新中心与全球研发相关部门合作已经成功将10款药物分子推到临床试验阶段。

自主研发的同时,罗氏也高度注重与本土企业的创新合作,形成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的“双轮驱动”。

2021年,罗氏成立了罗氏中国加速器,以期通过孵化本土创新,加速科研到产品的成果转化,助力中国创新走向世界。如今,罗氏中国加速器已拥有十余家本土创新企业成员单位,现有成员企业已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超过10项早期研发合作。

近两年,罗氏先后与三家本土创新药企达成三项全球独家授权许可,进一步丰富产品创新管线。

新30年,夯实承诺

三十而立。过去30年,罗氏制药中国构筑了十足的产品力、深厚的创新力和宽广的品牌壁垒。现如今的罗氏,不仅仅是肿瘤领域的领军者,也是特药领域的佼佼者。

站在30周年的节点上,罗氏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市场的下一步“棋”该如何走?

边欣表示,为了实现这一愿景,“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罗氏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的协作深化布局,携手多方力量为中国患者聚力共筑健康、美好、可持续的未来,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罗氏的谋篇布局不仅包括早期研发、药品开发,还囊括了生产、营销以及开放合作的各个方面。

对于研发环节的强化,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博士早就已经深思熟虑:“我们希望增强我们临床早期研发的实力,将通过和中国顶级医院,临床实验机构的合作,让罗氏的药物分子尽早在中国进行药物开发,从而实现全球药物分子的同步研发。借助中国的患者规模和研发的速度,可以让药物分子早日上市,惠及中国和全球的患者。”

“特别值得一提就是,罗氏中国创新中心作为合作主体,在今年1月引入了抗体药物分子偶联,目前在美国已经进入临床1期开发,我们也期待这款产品早一点在中国进入早期研究。”沈宏博士补充说。

见微知著,预见未来。在罗氏中国即将开启的新三十年征程中,我们期待见证更多产业链强化的实质性进展和落地。

变化的商业世界蕴含机会。

罗氏制药的最新加码与布局,提供了一个制药巨头的本地化发展样本。

如何在韧性生长的新主题下,把对中国市场与患者的洞察,用更长远、可持续的方式,扎实做出来,是整个制药行业都在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课题。而罗氏制药中国,已经给出了它的答案。

【纠错】 【责任编辑:宫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