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前移早筛关口 一体化管理提升前列腺癌诊治疗效-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6 08:28:19
来源:新华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前移早筛关口 一体化管理提升前列腺癌诊治疗效

字体: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前列腺癌是全球发病数男性第二大癌,且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男性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负担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13.42万人,前列腺癌死亡病例数4.75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持续升高。

“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早期就诊率低是导致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而早期治疗成本远低于晚期。”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前列腺癌早筛早诊的宣传教育,对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癌症防治科普教育及规范化治疗知识,普及前列腺癌疾病知识,提升民众对于前列腺癌筛查的积极性和依从性,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关爱中老年男性健康。

强化防治科普宣教,提升公众早筛早诊意识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匿,我国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确诊即晚期。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其临床诊断时恶性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我国前列腺癌初诊病例以临床中晚期居多,临床局限性病例仅为30%,导致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

当前,前列腺癌筛查主要有直肠指检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邢念增解释称:“相对来说,直肠指检,痛苦程度和羞耻感较强,公众往往加以避讳。而PSA筛查只需抽血检查,更加方便,痛苦感更小,患者依从性强。PSA筛查大幅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可以大幅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

根据临床检测数据,正常情况下,血液内的PSA值在4ng/ml以下,异常患者就要及时就诊。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多项前列腺癌早期检测技术相继问世。例如,测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异构体、前列腺健康指数等指标;随着影像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升级,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和利用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标记的PET-CT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上都有不俗表现,因此这些技术已经被纳入多项临床指南作为推荐的检测手段。

邢念增认为,促进前列腺癌防治关口前移势在必行。早在2008年,美国就开展了针对75岁及以上的男性进行的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2012年更是覆盖所有男性群体,不论年龄。随着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普及,美国前列腺癌的晚期诊断率逐渐下降,死亡率也逐渐下降,从1994 年至 2013 年的每年 3%~4%,下降至2013年至2020年的0.6%。日本2008年起推行前列腺癌筛查策略,转移性疾病发生率从2000年21.3%降低至2014年的11.6%,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平均每年提升约11.7%。

在邢念增看来,应将其它癌症筛查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前列腺癌筛查中,将PSA筛查加入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体检项目,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查,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虽然我国已明确前列腺癌筛查标准,但还未普及。扩大前列腺癌早筛早诊范围,增强大众疾病意识,可进一步改善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完善前列腺癌医疗诊治体系,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的医生和患者在肿瘤的认识与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推动前列腺癌治疗的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格外关键。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指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这也意味着社区医院成为前列腺癌诊治的重要一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诊疗水平迫在眉睫。

在邢念增的构想里,甲级医院可以作为一级体系建设,社区医院作为二级体系,推动分级诊疗模式在前列腺癌诊疗体系建设中的功能作用。通过二级体系,达到高危人群在社区中接受早期筛查的目的;通过一级体系,对在初筛后疑似为前列腺癌的人群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开展相应早期干预,以期实现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目的。

通过构建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从普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着手,完成穿刺活检、病理、治疗到随访各个环节,打通患者在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的闭环,在规范前列腺癌诊疗流程的同时,实现了患者“一站式”全病程管理模式。

邢念增介绍称,“国家癌症中心对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十余种肿瘤开展同质化诊疗培训,我们通过成立专家队伍,以培训的方式,包括诊断、治疗和现代化诊疗方案的进展分享等,使我国前列腺癌治疗水平更加标准化、均质化。”

【纠错】 【责任编辑:白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