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助中医药借道出海-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2/09 09:10: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海南自贸港:助中医药借道出海

字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的《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与旅游、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消费者,推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而此前发布的《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将海南打造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窗口”。

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有许多美丽神秘的传说,黎医黎药便是其中之一。由于黎族有语言无文字,黎医黎药仅靠世代口口相传,一度面临传承和发展困境。黎药、南药乃至我国中医药“借道”自贸港“高速路”实现产业蝶变,成为业界热议话题。

在失传危机中重拾民族瑰宝

入冬的海南澄迈,飘起一阵晨雾。王恩武一早就在地里摆弄他精心培育的牛大力苗株。在黎药目录里,牛大力是上等的滋补品,从育苗到收获,至少要等上5年。为了让牛大力培植“后继有人”,王恩武“弃医从农”,潜心研究10多年,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高手。

温度适宜、空气湿润、地理环境多样……得天独厚的环境,让我国唯一热带岛屿海南成为一座“天然药库”。除牛大力外,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等一大批南药、黎药独具特色与道地性,海南沉香在《本草纲目》中甚至有“一片万钱”的记载。海南民间和黎族草医常用的地方习用药材达800余种,也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

黎族医药是黎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活和与疾病斗争中,反复实践积累起来的防病治病的药物和疗法,对于甲亢、胃出血、闭合性骨折、毒蛇咬伤等常见病的独特疗效,在黎族人的记忆中沿袭下来。但口传身授、师徒传教的方式终究经不住时间的淘漉,部分黎族医药知识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误传、讹传和失传的现象。

重拾民族医药瑰宝,成为海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0年11月,《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通过实施海南道地药材推进工程,推进南药、芳香药、黎药、海洋药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黎苗等地方特色民族医药的挖掘和整理,推动海南中药质量提升。

一些名中医、中医院也加入到保护民族医药的行动中。

近年来,海南开启了对黎医黎药的发掘整理工作。全国名中医林天东等率领“传承弟子”团队,接续整理出版了《海南黎药》《黎族医药概论》和《黎族医药理论与实践》等理论性著作。2021年8月,海南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正式开诊,成为海南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完全基于黎族医药诊治经验的黎族医药特色门诊。

在海南昌江,曾是“赤脚名医”的卢伟明通过学习、考核获得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他在村里开辟了自己的黎药种植基地。“我还在规划设计一座黎药博览园,前有诊所,后有药园,患者和游客可以免费参观。”卢伟明说,“我们不能让黎族医药失传,要好好传承下去。”

“中医+产业”发展路径日渐成型

黎药药方大多简单,有时一两味药材的组合就能配成一副好药,比如牛耳枫和辣蓼“搭档”而成的中成药“枫蓼肠胃康”就是其中的代表。

“‘枫蓼肠胃康’几十年来已经成为黎药方的一张名片。”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红说,“但我们没有固守着‘传统老字号’。”从1991年最早做出“颗粒剂”,到2004年研制出适合糖尿病人的“颗粒剂(无糖型)”,海口市制药厂生产的“枫蓼肠胃康”占据全国该类药物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现在正在加大科研投入和力度育出苗株,准备到广西等地大规模种植,让这味黎药继续发扬光大。”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数据显示,海南省药用植物达2500多种。但海南大量地方习用药材及饮片标准不确定,更使得许多黎药、南药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要想将中医药做成产业,打造标准才能打通渠道。

近年来,海南科研单位通过研发一系列中药材检验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初步构建起南药、黎药标准体系。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员刘洋洋带领团队研究制定了沉香、红葱、五指山参等数十种海南地方习用药材的质量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建立了沉香、巴戟天、益智等10余个海南特色药材的品质评价标准体系,解决了部分海南中药材无质量标准和品质评价体系的问题。

“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之后,最大的效益体现在企业的产品开发。”刘洋洋说,以沉香为例,有两家企业利用制定好的评价体系开发了养生香、精油、沉香酒等24款产品,3年来创造的经济效益已接近一亿元,逐渐画出了“沉香大健康产业培育图”。

依托黎药、南药产地“近水楼台”和海南中医药产业促进政策,位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博鳌超级中医院,因势利导打起了“中医+康养”牌。在乐城的医疗产业开放政策背景下,博鳌超级中医院融合了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等要素,设置了黎族医药研发工作室,还与乌克兰、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有关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特色中医诊疗服务体系。

构建自贸港现代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长期以来,海南黎药、南药伴随着神话传说,神秘的面纱之下也藏着产业发展短板。刘洋洋认为,除了因没有文字记载而面临失传风险,包括黎药、南药在内的中医药,在海南还存在各市县中药种植无统一规划、种植关键技术仍未突破、中药材交易平台缺失、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分散、中药新药创制落后而缺乏影响效应及特色中药品牌逐渐流失等问题。

随着海南自贸港加速建设,中医药服务已纳入海南自贸港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包括黎药、南药在内的中医药正探索产业发展破局的新通道,如何让“一株药草改变世界,一缕药香穿越古今”,正成为业界热议和研究的课题。

2021年12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海口签订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此举旨在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中医药走出去的窗口”。

刘洋洋说,眼下海南首先应结合各市县资源特色、重新规划种植品种,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整合海南省内进行中医药研究的科研优势力量,组建海南南药、黎药研究专业机构。其次是实施海南品牌振兴计划,加大黎族医药挖掘、传承和标准化研究,同时依托“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和自贸港优势,扩大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海南自贸港不应只是黎药、南药,也应该成为我国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国际贸易枢纽。”一龄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李玮认为,我国各地中医药和黎、蒙、苗、壮等民族医药可以充分利用乐城的政策优势,开展中医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研究,通过探索将数据用于中医药临方、验方产品注册和监管决策实践,评价中成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帮助古老的中医药和民族药焕发新活力。

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将加速健全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自贸港现代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努力让中医药搭上海南自贸港的“便车”。

【纠错】 【责任编辑:吴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