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鸟瞰(资料片)
行走在沧县捷地减河分洪设施展示园,通波园、巡礼园、流光园……一步一景、一园一画,别有一番韵味,已成为游客体验运河文化的“打卡地”。
靓丽纷呈的沧县捷地减河分洪设施展示园,是沧州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统筹保护、传承、利用,把全域216公里大运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和稀有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建设独具沧州特色、彰显狮城魅力的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努力打造“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新名片。
突出运河保护,彰显沿线特色风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沧州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持大运河外观、风貌的原真性、唯一性。中心城区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旅游码头、步行景观桥,打造了城市精彩中轴线,擦亮千年运河“金色名片”。
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为征伐乌桓,命董昭开凿平虏渠,这便是大运河沧州段的前身。从那时算起,运河已在沧州大地流淌了1800多年。大运河不仅是沧州人的情感纽带、文化源泉和记忆符号,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廊道和靓丽景观。
清风徐徐,碧波荡漾。泛舟运河之上,河道两侧蒲草青青、芦苇苍苍,美景如诗如画。市民李飞携一家老小乘船赏景后激动地说:“沉浸式体验,天蓝水清岸绿景美,宛若画中游。”顺着船头眺望,复建的南川楼、朗吟楼、清风楼呈三足鼎立之势,与悠悠运河水相得益彰,描绘出一道颇具历史韵味的风景线。
京杭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黄金航道”,大运河沧州段蜿蜒流淌、宛若玉带,特别是沧州中心城区段保存完好,九曲十八弯、沿途多遗迹、处处是风景,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原真性。去年9月1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这是自二十世纪70年代沧州市大运河船舶停运以来首次恢复通航,再现了“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
乘着国家对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的东风,沧州市坚持引、补、蓄、调并重,实施引江、引黄等补水工程,实现运河全线有水。同时,全力做好全线河道清淤、巡河驿道建设、河堤修筑等工作,堤顶路实现全线贯通。
围绕做好“绿”的文章,2022年,沧州市积极开展大运河沿线补植补绿、道路绿化工作,实施两岸绿化美化,完成运河沿线两堤之间及堤外500米内土地流转,建成城区生态公园和堤外郊野公园。同时,实施“坡、岸、堤”分类保护,并注重保持运河完整自然形态、生态绿化层次和骨架,实现透林观河、亲水赏河。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围绕大运河两侧保护区范围搬迁改造村庄,为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和规模化农业产业提供空间资源。2022年,南运河出省界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沿线散乱污企业和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动态清零。
突出创新传承,深挖运河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日夜奔流,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绵延不绝,时至今日仍散发着无穷魅力。
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举,5米多高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头、脑门、项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2023年央视春晚,由沧州市重点打造的杂技节目《龙跃神州》精彩亮相,集“惊、险、奇、美”于一身的表演,顿时圈粉无数。
这是运河文化在沧州创新传承的又一力作。大运河纵贯沧州8个县(市、区),是一座难得的文化宝库。近年来,沧州市大力实施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对大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分类保护,建设大运河非遗、博施医院、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等展示馆。
“沧州市积极开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利用已建成的非遗传习所、个人工作室,大力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同时,进一步通过数字化保护让非遗‘活起来’,制作沧州市非遗电子地图,健全非遗资源数据库,推进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一项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拓展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展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
走进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五湖四海的游客云集于此。蹬大缸、顶方桌、上刀山、吹唢呐、独轮车、古彩戏法、魔术杂耍……精彩的表演轮番上阵,引得游客掌声四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唢呐代表性传承人“吹破天”何树森,是吴桥杂技大世界“新江湖八大怪”之一。在“吹破天”剧场,何树森头顶暖水壶吹唢呐,不但能用嘴吹还能用鼻子吹,甚至还能吹茶壶,将杂技与唢呐完美结合。
“大运河在吴桥县穿境而过,赋予了‘杂技之乡’别样韵味。这些年,我通过演出不断展现非遗魅力,同时手把手教学授艺,希望把这门技艺永久传承下去。”何树森说。
这两年,沧州市还精心创作文学艺术精品,组织“大运·长歌”长幅画卷和“大运河·故乡情”主题歌曲创作,编印中国大运河(沧州段)非遗摄影集萃,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沧州市非遗购物节,让大运河更加流光溢彩,以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突出科学利用,创新融合发展思路
走进园博园,伴随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映月湖中一簇簇水柱喷涌而出,瞬间形成数十米高的喷泉水帘,时而刚劲有力,时而婀娜多姿。在喷泉水帘的舞动与环绕下,包含沧州铁狮子、武术等文化符号的水幕电影正式上演。一时间,水柱、灯光、音乐、激光……多种元素交相辉映,为市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近两年来,沧州市以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花落沧州为契机,坚持全局谋划、统筹推进,实施了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中心城区段亮化工程全面竣工,打造了“流光溢彩”的城市精彩中轴线;百狮园、运河公园建成投用,园博园、南川楼文化商街、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相继建成,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沧州市还科学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对大化厂区选择“留”、科学“改”,形成了工业遗存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统一;南川楼、王希鲁、吕家院、前程子等村庄和谐征迁,群众即将乔迁新居;晴川路、鲸川路等道路实现贯通,“断头路”变身“连心路”。
聚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沧州市不断完善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沿线重点旅游景区,加快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申建,推进东光森林氧吧、青县司马庄等13个旅游景点升级,着力打造强市惠民之河。
随着农文旅融合加速,全市推出多条省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形成了吴桥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东光农业休闲示范园等特色休闲旅游路线。青县清州镇司马庄村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建设了青县司马庄蔬菜观光园景区,打造了菜博园、萌马乐园、博学湖、司马湖长廊、大司马庄园餐厅等项目,成为市民游客出游的热门之选。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链接着沧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新时代绽放出愈加璀璨的时代之美。(孙健 通讯员:岳培新、刘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