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引擎”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6/29 16:03:50
来源:新华网

数字经济“引擎”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字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刻影响着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引领人类加速迈向数字文明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近年来,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纷纷抢新机、谋新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据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做强经济“大动脉”,数字新基建成效显著

  网络基础建设持续加快。截至2023年5月,建成开通5G基站数量284.4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完成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超7亿,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网络服务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算力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数据中心规模和能效水平大幅提升。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存力规模超过1000EB;在用数据库标准机架的规模超过650万架,服务器超过2000万台。算力基础设施的梯次供给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算、存、运”一体化的应用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通信技术应用不断深化。2022年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相比2012年提高超30个百分点,全国上网人数达到10.67亿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83亿户,5G已经融入超六成国民经济大类,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政务等千行百业,正因此而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相比2012年提高40倍,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面向中小企业连续4年推进的宽带和专线降费让利超过7000亿元。

  做优经济“新引擎”,数字产业化稳步向前

  新兴数字产业蓬勃发展。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目前,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全球占比超过84%,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2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

 软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组建成立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了一批重量级开源项目,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产品加速创新迭代,自主软件生态不断丰富完善,为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2022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业务收入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

  电子信息产业迈上新台阶。手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长,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发展步伐加快。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产销规模最大、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基本完整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体系,电子元器件产业整体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2022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

  数字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布局建设26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涵盖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工业大数据等重点数字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底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数字产业集群达13个,覆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领域,其中上海集成电路集群、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等一批代表性数字产业集群率先取得重大技术创新应用成果,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做大经济“倍增器”,产业数字化不断提速

  农业生产数字化扎实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快,数字育种探索起步,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智慧大田农场建设多点突破,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机应用北斗终端超过60万台套,产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度拓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不断加快,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59.4%、77.6%。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截至目前,全国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8900万台套,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入实。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优质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022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3.7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创历史新高。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达到43.83万亿元,支付规模全球领先,成为扩大内需、拓展消费的重要力量。网约车、网上外卖、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

  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加快建设,数据采集、标注、存储、管理、应用等领域专业化企业持续涌现,据上海市数商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数商企业超过190万家,其中上市企业为1668家。北京、上海等地数据交易机构不断探索多种形式数据交易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成立40余家数据交易平台,全国数据交易年规模达到250亿元,占全球总规模的1/8。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北京、上海等14个地区以及电力、纺织等10个行业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指导发布《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指南》,推动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持续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潜力。

  做实经济“新亮点”,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广泛实践。全国96.68%的办税缴费事项实现“非接触式”办理,电子发票试点稳步推进,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用户数量突破千万级。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从2012年第78位升至2022年的第43位,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数字惠民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持续拓展,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15亿,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持续完善,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数字健康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2022年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2670万人次。

  数字城乡建设纵深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水网、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应急、广电等建设成效显著。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强村善治,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在线公开率超7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带动农民增收,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

 数字安全保障持续巩固。《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出台,推动发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等30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等加快发展。开展“断卡2.0”等专项行动,上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处置逾30万个违法违规网站/APP,有效净化网络空间。

【纠错】 【责任编辑:周亦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