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将持续至12月。专项行动开展半年以来,取得哪些成效?如何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据最高检8月8日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6.2万人,同比上升36.5%;起诉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涉企犯罪5827人,同比上升41.1%;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8894人,同比上升45.5%;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837件,同比上升74%;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480件。
最高检介绍,在专项行动中,最高检对收集到的各类可能涉及趋利性执法司法的1300余条线索逐条分析研判,将核查筛选出的24件重点案件,分三批交由相关省级人民检察院办理。这些案件既包括防止国有资产损失,也涉及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体现对各类经营主体的依法平等保护。目前,交办督办的部分案件已经得到纠正,问题得到解决,取得良好效果。例如,第一批交办案件中,安徽检察机关及时监督公安机关对一起因司法解释变化不构成犯罪的案件终止侦查,扣押的800万元已返还当事人。各地检察机关在专项行动中也积极摸排、监督涉企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努力保护好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为提升办案质效,检察机关聚焦重点领域,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中,依法惩治涉企非法高利放贷、欺行霸市、强迫交易等涉黑恶犯罪。最高检对涉及矿产资源企业的云南张某某等人涉黑案、涉及玉器企业经营的河南符某某等人涉恶案进行督办。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最高检指导上海检察机关对一起非法获取某公司芯片核心技术,造成3亿余元人民币损失的案件,以侵犯商业秘密罪提起公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资料图)
针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检察机关加大对涉企虚假诉讼案件的监督力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审查案件事实,通过数据引领、重点审查等方式全面排查虚假诉讼案件线索;强化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着力纠正违法行为,盘活企业资产,激发企业活力;推动涉企罚款系统治理,落实“过罚相当”原则。同时,检察机关还积极探索反垄断领域公益诉讼,聚焦违法违规骗取套取、截留挪用各类助企补贴等情形加强监督履职。
据悉,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全面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依法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产权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持续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以法治力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记者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