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围绕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协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4193万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民族环境,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大南山苗寨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一心村,全村6个村民组200多户1200余人全是苗族,其苗族文化源远流长。
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南山苗寨的苗族同胞通过蜡染与刺绣,实现增收致富。
11月3日,在大南山苗寨一处古朴民居处,毕节市委统战部和七星关区民宗局工作人员正向当地苗族同胞宣讲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了解苗族同胞的所需、所想,引导大家把思想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
毕节市委统战部和七星关区民宗局工作人员调研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
在大南山苗寨,蜡染与刺绣是当地苗族同胞传承下来的技艺。现年62岁的周正香老人长期从事苗族蜡染与刺绣技艺,被誉为“乌蒙绣娘”。在她的带领下,当地的苗族蜡染与刺绣技艺得到了发展。周正香说,苗族服饰所用布料是她们自己上山种麻,采割回来,剥麻、纺线、织布、画蜡染色、再进行缝制。因制作时间较长,当地苗族服饰价格远高于机械化生产的服饰,远销美国、英国、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
近年来,毕节市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全覆盖,重点打造一批“窗口”单位、示范街区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七进”示范点,成为全市对外宣传、推介样板。
2018年以来截至目前,毕节市获得国家民委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4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8个、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77个;19个集体、21名个人分别获得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17个集体、28名个人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
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苗族同胞的幸福生活。
全力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乌蒙山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为一体,曾是攻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主战场之一,也是黔西市最具代表的苗族聚居村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一战线及一系列精准脱贫政策推动下,化屋村迎来跨越式发展。
民建中央协调资金为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群众修建旅游门面。
近年来,毕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继续争取民建中央加大对化屋村的帮扶力度。2018年以来,民建中央协调资金50万元,为新仁乡化屋村36户群众修建旅游门面36个,交给群众管理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组织农业专家到黔西市就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专项调研,投入资金45万元建设新仁乡化屋村蔬菜大棚,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带动34户易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的化屋村,平整宽阔的道路、整齐漂亮的楼房、蓬勃发展的产业、优美的环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乡村建设。
为助力少数民族村寨发展,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毕节争取第一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720万元、谋划实施36个项目;争取到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910万元,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示范点、苗绣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对18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0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提质打造;深入推进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等五个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示范创建点提质打造,强力推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记者 张凯 通讯员 周明宽 沈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