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2/ 08 21:36:23
来源:新华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丨搬出黄河滩的日子

字体:

  新华社郑州12月8日电(记者刘金辉、杨金鑫)“搬出黄河滩,舍家保安澜。门口能就业,日子更香甜。”河南省濮阳县黄河滩区移民陈瑞平编了首打油诗表达自己搬迁两年来的感受。

  陈瑞平的新家位于濮阳县习城乡政府所在地,她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工作的地点——美施宝电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代工企业,主要为一些知名品牌生产电扇、电暖气等家电。

  美施宝电器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新华社记者刘金辉 摄

  34岁的陈瑞平是一名仓库管理员,负责货物统计、收货、发货等工作,她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做过销售工作,经验丰富。在这家工厂里,大多是女工,其中有140多人来自安置区。

  “搬到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家门口能就业,不仅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我还可以照顾80岁的婆婆。两个孩子也在社区的学校上学,接送很方便。”陈瑞平说,她丈夫目前在深圳打工,一个月6000多元工资。

  陈瑞平家在几年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她公公因病长期住院,让家里欠了20多万元的债。

陈瑞平在清点货物。新华社记者刘金辉 摄

  “小时候,滩区经常上水,把田淹了,有时水还会淹到村里,所以盖房子一次比一次高,我们村居住区比田地高两三米,一上水,就成了孤岛。”陈瑞平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上水少了,但滩区不允许上工业项目,所以没什么发展前景,一直盼望着搬出去。”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在黄淮海平原上完成了由北向南、幅度达25万平方公里的扇形摆动,频繁的改道将上百万群众卷入滩区,他们在洪水和泥淖中挣扎了百年。搬出滩区、新建家园,成为一代又一代滩区人的梦想。2015年以来,河南30万滩区人开启了一场告别漂泊与贫困的“大迁建”。

  陈瑞平说,在滩区里,她们全家五口人住在三间瓦房里,交通不方便,翻大坡爬小坡,一下雨,到处都是泥,孩子摔倒全身沾满泥。

  2019年,陈瑞平全家搬到了安置区,社区配建有幼儿园和小学,424户滩区群众搬到了这里。陈瑞平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楼房里,家里装了空调,孩子们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除了在乡镇建安置区外,濮阳县还有一部分滩区群众搬到了县城旁边的集中安置区,这里离产业集聚区约5公里,本地就业更方便。

  刘记霞一家今年搬进安置区,她骑电动车15分钟就到了她上班的玩具厂。她是一名缝纫机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安置区配建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在吃饭。新华社记者刘金辉 摄

  此外,濮阳县还将一批贫困户安置在社区的物业工作,让他们有持续的收入。张田英就是其中之一,她家里四个孩子,教育负担较重。搬迁至县城后,张田英在物业当保洁员,一个月有1800元工资,儿子女儿就学条件也变得更好。

  “以前在滩区,三间瓦房不够住,我们又搭了两间彩钢瓦房。村里卫生条件不好,一下雨,老鼠乱窜、蜗牛乱爬。现在搬过来,入住时房间已经装修好,地板滑滑的,墙壁白白的,水电气都有,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张田英说。

  据濮阳县发改委副主任田忠民介绍,濮阳县需要从黄河滩区搬迁4万多人,目前7个安置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大部分滩区群众已经搬迁出来。

【纠错】 【责任编辑:聂晨静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65112814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