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1/ 31 09:48:38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引才兴业强治理——重庆石柱县桥头镇打造乡村振兴“桥头堡”

字体:

  新华社重庆1月31日电 题:引才兴业强治理——重庆石柱县桥头镇打造乡村振兴“桥头堡”

  新华社记者李勇、韩振、周凯

  山窝窝里的桥头镇发生了不少稀罕事儿:昔日飞出的“金凤凰”纷纷往回飞,撂荒地变成“花果山”,村民参与乡村振兴也能换成积分申请免息贷款……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穿镇而过。作为重庆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近几年来桥头镇依托良好生态禀赋,引才、兴业、强治理,做好 “水”“果”生态产业融合文章,打造重庆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小山村飞回了“金凤凰”

  20年前,刘淑琴考入大学、走出大山时,是桥头镇桥头村飞出的“金凤凰”。6年前,这只“金凤凰”又飞回了桥头村。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外工作。因为对家乡很有感情,6年前就返乡做电商,2年前又做起了民宿。”刘淑琴说,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强生态保护,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的绿水青山引来不少外地游客,她顺势把老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如今,每到节假日,民宿常常“一房难求”,一年收入10多万元。

  桥头镇桥头村一家民宿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客房(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31岁的农学专业毕业生谭雪梅也“飞”回了家乡。她曾在石柱县城社区工作,去年3月回村后被选为全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发挥所学专业优势,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走进桥头村,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一栋栋小青瓦、木阳台的巴渝特色农房引人注目,全村风貌改造工程进入尾声。

  “过去桥头村人多地少,缺乏支柱产业,比较贫困。这两年,我们发挥村子紧靠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加快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招商引资建设风情渔村农旅融合项目,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谭雪梅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桥头镇镇长陈森林介绍,过去桥头镇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如今随着当地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越来越多的外出村民嗅到商机、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撂荒地变成“花果山”

  桥头镇田畈村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梨树即将迎来丰产期。

  站在果园里的曾瑞华,是田畈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的“名人”。此前他曾到外地创业。2013年,已是一家红酒经销公司董事长的曾瑞华,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想到村民的信任,他解散了公司,毅然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我回到村里考察,发现六成以上的土地都撂荒了。没有长效产业咋行?我们请专家过来考察,最后根据气候和土质条件,决定种植翠冠梨和黄金梨。”曾瑞华说,2017年11月开始,村里争取了1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土地进行整治改造,发展了1700余亩梨树。

  去年,全村梨树试挂果,就给村民带来了350多万元收益,带动385户果农增收。为延长产业链,村里还举办了赏花节、采摘节。

  桥头镇田畈村的脱贫户杨小梅在查看梨树生长情况(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我流转了10多亩地种梨树,去年收入6万多元,今年进入丰产期,收入会更高。”48岁的脱贫户杨小梅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全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累计种植脆红李、黄金梨、翠冠梨等果树1万多亩。如今的桥头镇,村村有产业,过去的撂荒地,纷纷变成了示范田、花果山。”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说。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眼看着家乡变得越来越美,64岁的桥头村村民向大奎做了一个决定:女婿做编导,自己跟女儿一起当“主演”,拍摄抖音短视频,展现乡村新风貌。但拍摄短视频需要购买设备,资金从何而来?

  向大奎在村上做了不少公益活动,比如清扫垃圾、清理河道等,在“积分银行”存了不少“积分”,听说“积分”能贷款,他也想试试。去年12月,向大奎利用个人信用积分,向中国农业银行申请了5万元免息贷款。不到两周贷款就到账了,他正好用这笔资金添置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乡村要振兴,村民不能当‘观众’,创新基层治理是关键。”王东说,为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去年该镇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乡村振兴“积分银行”:村民通过参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获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实物和银行授信。

  据统计,截至目前,桥头镇“积分银行”参与群众达七成以上,群众自觉参与集体公共事务人数大幅提升。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1326112831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