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7日电 题:一个吕梁山村的“微笑曲线”
新华社记者魏飚、解园、柴婷
正月里的后加楼村,气势磅礴的晋南威风锣鼓又响了起来。村民们聚在一起,正在为正月十五闹红火排练着。
“现在人们有钱有闲,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越来越多人加入闹红火的队伍。”村支书陈华伟说。
山西省汾西县后加楼村位于吕梁山南麓,村子取名“加楼”既因为呈阶梯状的地形,更寄托着人们对村子“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期盼。不过,由于山大沟深,村里土地零散且贫瘠,种地甚至会赔钱。在上世纪发现了浅层煤炭后,开煤矿、炼焦炭一时成了“摇钱树”,村里人都在参与。
“那是一段辉煌而短暂的过去。”村民陈金友回忆说,当时的后加楼村几乎家家有彩电、冰箱、摩托车,越野车都有二十多辆,远近村子的姑娘都愿意嫁过来。
“最多的时候有来自四川、陕西、山东等地的2000多外地人来打工,下班高峰期,村里的主街热闹得像条商业街,商店、饭馆随处可见,还有四五家录像厅。”后加楼村所在的永安镇党委副书记马剑宇说。
腰包鼓了,但村里的环境却不断恶化。小煤窑和炼焦炉排出的烟尘黑压压地罩着村子,看着压抑,闻着也呛人。“根本不敢穿白色衣服,一天就黑了。”67岁的柏瑞芳回忆说。
随着国家推动小煤窑关停,不到一年时间,后加楼村靠煤炭集聚的人气就衰落了,村里人又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变化始于2013年。当年,山西省科技厅的扶贫工作队来到后加楼村,在实地考察之后,队员们发现这里地处水果种植的“黄金纬度”,加上山区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玉露香梨。
这是山西省汾西县后加楼村盛开的梨花。(受访者供图)
从种树到收获,一般需要4到5年时间。在此期间,村民们在领取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以到果园打工,平均年收入能有2万余元。2018年挂果后,扶贫工作队不仅通过认领梨树的方式帮助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还搭建了“星创天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培训、销售、信息交流等环节为村民提供帮助。
在玉露香梨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环境也大为改善。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山坡上白色的梨花和黄色的油菜花渐次开放,吸引不少美术爱好者前来写生。
去年10月,山西多地遭受秋汛,永安镇受灾较重,房屋倒塌、庄稼被淹、交通阻断……全镇有三分之一居民被紧急转移。
陈金友一家人在附近的集中安置点住了18天,不仅有吃有住,还有培训课可以上。灾情过去后,村里很快送来了水泥和砖头,陈金友雇人把家里开裂的墙体加固好,现在已几乎看不出受灾的痕迹。
“幸运的是,我管护的50亩玉露香梨基本成熟,收入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陈金友说,去年在梨园打工收入能有5万元左右。新的一年,他希望再管护25亩梨树,预计能增收2万多元。
在山西省汾西县,农技专家在教村民如何对梨树进行疏花。(受访者供图)
陈华伟说,虽然受灾,但靠着村民们勤劳的双手,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这些年后加楼村的发展,就像是一条‘微笑曲线’。一年后再来村里,肯定又不一样了。”陈金友告诉记者,他对后加楼村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