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22日电(记者于瑶、靳赫)初春时节,毛乌素沙地边缘的荒滩已经热闹起来,位于其西缘的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片采煤沉陷区上,工人们正在架设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不久的将来,占地6万亩的大型“光伏+生态治理”电站就会拔地而起,使采煤沉陷区“荒漠地”变成“绿财富”。
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国能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新华社记者苏醒 摄)(无人机照片)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我国开工建设的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明年底将实现全容量投产。作为“西电东送”重要通道的绿色电源点,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浙江等华东地区输送37亿度绿色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0万吨。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2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这片区域曾是三个矿区的采空区、备采区、沉陷区和荒山荒坡,同时也属于高等级的太阳能资源富集区,我们因地制宜建设光伏电站,就是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在发‘绿电’的同时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矿区土地的保水率和植被生长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国能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工程部主任赵波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蓝色海洋”正在快速覆盖着这片荒地。“我们所在的这片区域已经完成了安装调试,春节期间,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干,就是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底一半投产的任务。”赵波指着一大片光伏区说。
工人们正在安装光伏板(新华社记者苏醒 摄)
采用“光伏+生态”开发模式将促进昔日的矿区加速绿色蝶变。“我们要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区域种植沙蒿、苜蓿等生态作物,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农光互补’开发。”国能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陈亮说,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开展光伏治沙、防风、固草、煤矿采空区的生态治理,实现新能源与生态的融合发展。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2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是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同时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之一。为了扩大新能源消纳能力,宁夏在全国创新性地实施了新能源与火电“打捆”外送,成为首个风电光伏发电出力超过地区全网用电负荷的省级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