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0月15日电 深秋十月,遍野金黄,沃野如画。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黑黝黝的土地上弥漫着丰收的喜悦,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今年收成好,水稻基本没有倒伏,亩产比去年增加200多斤,一斤的价格也要高出四毛多!”行走在田间,五常市丹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彦成笑得合不拢嘴,合作社150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
五常稻米籽粒饱满,获丰收(10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
五常市被誉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三面环山,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牤牛河、拉林河蜿蜒而过,是我国知名的优质稻米产区。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守欣说,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稻花香二号”已有多年种植历史。
李彦成说,繁殖稻苗、引龙凤山水源灌溉、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剂……自2014年种植有机水稻以来,合作社严格把控水稻种管收各个环节,人工完成插秧、除草、收割等,并按时进行有机认证,卖出的大米有不少“回头客”。
近年来,高端米、特色米为消费者所关注,五常市多举措助力大米产业提档升级。五年前,李彦成开始试种植鸭稻。他回忆说,头两年,稻苗经常被鸭子祸害,杂草除不净。经过不断测试,终于掌控好鸭子进田时间和喂养规律,鸭稻产量稳定,价格是普通水稻的三倍。
“品质是王牌保障,不愁在市场‘C位出道’!”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说,当地不少合作社坚持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田间管理的种植模式,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同时依托技术手段在产品溯源、提升品质上下功夫。
米香也怕巷子深,好米得有好营销。“新米上市,价格打折,品质不打折……”在五常市十万人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播间内,工作人员对着手机镜头推荐新米。合作社理事长赵维石说,合作社年产水稻12000吨,在多个线上平台开办网店,进一步拓宽销路。去年,线上销售额达700万元,今年预计达1000万元,不仅带动农户增收,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从田间到舌尖,我们让百姓吃到放心的五常大米。”五常市委书记杜平介绍,今年以来,五常市实施大米产业提升工程,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品牌保护、项目建设、服务保障等四方面工作,推动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五常市250万亩水稻已基本收割完毕,各大加工车间内轰隆作响,这些崭新的稻米即将从这里奔赴各地餐桌,甚至走向世界。(记者:王春雨 杨思琪 徐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