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27日电 题:当120接线员、门诊导医员的志愿者
新华社记者吴宇
2022年12月下旬,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转向保健康、防重症。面对激增的医疗需求,曾在社区、方舱当过志愿者的范陈超在经过短时间培训后,走上了120接线员的岗位。
图为范陈超(左二)与志愿者伙伴接受120接线员培训。受访者供图
特殊时期,这个岗位并不轻松。“在患者需要急救时,时间就是生命。可有好几次,电话那头居住地址、身体状况等关键信息却说不清。”范陈超对记者说,“这时候我作为接线员,就必须冷静面对,先迅速安抚感染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再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求助信息的完整记录,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
“这是一份必须设身处地为求助者着想的工作。”这是短暂的120接线员工作经历留给范陈超最深的感触。一天深夜,有老两口打来电话,希望能安排急救车送他们回家。当时防疫工作正是吃紧时,急救车资源紧张实在无法安排。可范陈超并没有简单地一口回绝,而是通过多方努力,成功联系到老两口所在街镇的志愿者车辆,将他们安全送回家。
在上海,还有不少像范陈超一样的志愿者。上海政法学院在读大三学生金齐开在2022年末主动加入上海医疗机构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门诊导医员。
导医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引导患者前往对应科室,帮助不会使用自助机器的患者取报告并付费,为患者充氧气囊,为患者提供轮椅、躺椅服务等。
“我第一次上岗是2023年1月2日上午,在松江区中心医院。”金齐开告诉记者,他当时刚刚“阳康”,自己所学又并非医学专业,很担心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记得有一位患者找到我,他捂着肚子,声音虚弱,希望我能陪他走完诊疗全程。我就边陪他走诊疗程序,边陪他聊天。我发现,诊疗完成后,他的精神状态竟然明显有好转。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不少患者不仅需要医学救治,情绪慰藉和情感陪伴对他们也很重要,而这些正是我们志愿者们在这个特殊时刻能够做到的。”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信息显示,最近一个多月来,上海市志愿服务工作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协助医疗机构维持就医秩序、提升救治能力;同时围绕老人、小孩、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依托全市6000多个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阵地,广泛布点“共享药箱”,积极倡导邻里互助,筑牢社区防疫屏障。
图为上海相关公益组织正在开展担架送医服务。上海市文明办供图
目前,上海全市每日上岗志愿者约12万人次,储备志愿者超过30万人。相关志愿服务主要充实到门诊导医、代配药、急救车驾驶、接线调度、担架搬抬等岗位。其中,上海市出租车行业招募了250余名出租车驾驶员志愿者支援急救转运工作;松江区招募61名志愿者增援120急救中心,让急救中心平均反应时间缩短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