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7/ 15 15:18:44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风光发电 绿色赋能——小山村走出低碳发展路

字体:

  新华社武汉7月15日电(记者田中全)一张张光伏板布满院落屋顶,一台台风力发电机随风旋转,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伫立路旁……走进湖北省大悟县红畈村,仿佛置身于一座绿色电厂。不经意间,风和光就被转化成村民生活生产所需的电能。

  曾经,红畈村村民生活、农业生产主要以使用煤、柴、柴油和汽油为主。粗放式的生活生产方式导致乡村环境“脏乱差”,乡村“颜值”大打折扣。“以前都是烧柴做饭,房前屋后木柴随意堆放。一烧柴,村里烟雾缭绕,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69岁村民帅从勇说。

红畈村风力发电机。新华社记者 田中全 摄

  红畈村开启“减碳”之路得益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驻村帮扶。

  红畈村地处大悟县东北角,四面环山、植物覆盖密度较大。“这个村拥有巨大的碳汇资源,发挥山坡优势,还能把丰富的光照和风力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改变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国网湖北电力驻红畈村第一书记刘胜说。

  据国网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测算,2021年,红畈村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1080.93吨。其中,通过林地吸收和已有的光伏项目抵消等方式,二氧化碳减排量为474.47吨,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6.46吨。需要至少扩建968千瓦绿电装置,红畈村才能抵消能源消耗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相对“零排放”。

红畈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新华社记者 田中全 摄

  经过国网湖北电力的指导和论证,红畈村形成了一套“减碳”规划方案: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为基础,建设具备发电、储能和充电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示范基地。

  去年来,红畈村开工建设1兆瓦的屋顶光伏和装机15千瓦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7月初,最后一批屋顶光伏板建成投运,为红畈村实现能源消耗中碳排放量与减碳量相互抵消奠定基础。

  村民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家家户户进行了电气化改造,使用电饭煲、电磁炉做饭,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卫生。”帅从勇说。不少村民使用劳动公益积分,在红畈村“电力爱心超市”兑换电器。

  记者注意到,红畈村村委会门口还新建了一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站的顶棚由一套发电功率为24.3千瓦的光伏板组成。刘胜介绍,充电站最多可储存200千瓦时电能,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放电,供村民生产生活使用。

  “在家门口就能充电,既省钱、又方便,不少村民把自家油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村民颜善贵感慨于红畈村现在的低碳生活。

【纠错】 【责任编辑:刘笑冬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109112975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