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8/ 28 10:02:5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于盐碱地治理的一场“擂台赛”

字体:

  “刚才那位专家算是遇上‘对手’了。”

  会场的角落,有听众一边小声议论,一边掏出手机拍照。

  手机镜头里,雷晓东正在介绍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新材料。“一般盐碱地治理费用约为一万元一亩,应用我们的新材料每亩仅需1500元。像吉林省大安市的重度盐碱地,3000元就能改良。”

  8月26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的一间会议室里,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和中国化工环保协会摆下盐碱地治理的“擂台赛”。这场名为“中国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大会,吸引了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上下游企业的200多人参加。全国治理盐碱地的“大咖”齐聚一堂,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雷晓东正是其中一员。

  这天早上八点不到,参赛“选手们”陆续进场。会场入口处,已经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自家技术。有人现场做实验,还有人搬来了模型讲解技术原理。

  “选手们”三五成群讨论“盐碱地变良田”的新招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平时在盐碱地上“暗自较劲”,如今终于有机会同台竞技,一较高下。赛前的“摩拳擦掌”,似乎提醒观众这次“论剑”的规模和精彩程度不容错过。

  我国盐碱地可分为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滨海盐碱地、河套平原或沿黄灌区盐碱地、西北内陆干旱区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地等类型。据2019年国土“三调”数据,我国未利用的盐碱地有1.15亿亩,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时指出,“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据参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梅旭荣测算:盐碱地有较大的增产空间,按治理后每亩增产200斤算,一亿亩盐碱地耕地每年可增产200亿斤粮食。以人均年消耗400斤粮食计算,能解决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会议开始没多久就上场的梅旭荣饱含激情的演讲,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他指出,盐碱地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盐碱荒地。轻度盐碱地可发展粮食作物,中度盐碱地适合种植油料作物和牧草饲草,重度盐碱地可发展盐生作物,而在盐碱荒地上可鼓励发展设施农业。

  台下有观众频频点头,也有人伸长脖子盯着讲台。遇到精彩处,众人齐刷刷掏出手机拍录PPT,生怕错过。一些后排的观众沿墙角往前挤,想拍更清楚些。

  “我们开发出的有机硅功能肥,有利于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持肥料不流失、土壤不板结,仅一年时间,盐碱地就能从‘不毛之地’变米粮仓。”河北硅谷集团董事长、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宋福如说,今年团队在大安改良6万亩重度盐碱地,初步测产每亩达400公斤以上,至少为大安增产1000多万斤水稻。

  “全世界有1600多种植物能在盐碱地上生长,我国有400多种,其中新疆有320种。我们从中挑选出能‘吃盐’的植物,在同一块地种植三四年后发现,亩产1300公斤的盐生植物每年能从土壤中带走350公斤的盐,第3年土壤盐分就下降了8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介绍,这项技术已经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塔尔沙漠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盐碱地治理上立了功。

  “我们创建了‘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治理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模式,通过土地整治、土壤修复、土壤培肥、种植管理、可持续养护等环节,因地制宜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上均能实现当年改良当年高产,一次改良多年有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展示出团队在吉林白城、内蒙古通辽、山东东营和新疆和田等地的改良案例,引来同行追问和讨论。胡树文走下讲台后,后排的观众抓紧机会小声向他求教。

  盐碱地改良途径可分为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这些不同“技术派别”的“选手”们有备而来,谈思路、讲做法、比成绩。台上台下都弥漫着一股较真的劲儿。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谢旗提醒说:“盐碱地治理不要浮夸,要踏踏实实,得经得起历史和事实的检验。”

  现场还有人“自揭其短”。“虽然在盐碱地的治理上,我国并不落后,一些技术成果在国际上都有重大影响力,但我们仍面临原始创新不足、盐碱地产业链发展不完整、科技供给和需求存在脱节等问题。”

  “擂台赛”现场,记者感受到一股“比学赶超”热潮——会议时间一再延长,原本的茶歇也索性取消了。

  比武“擂台”是展现各条技术路线治理效果的舞台,更是“大咖”们交流切磋的平台。面对盐碱地这个共同的“敌人”,大家虽然思路和技术不同,但目标一致——如何让荒地变良田,如何让中国的饭碗端得更牢。会上发布了全国首本《全国盐碱地科学利用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并推出了盐碱地综合利用十大技术模式。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

  在盐碱地上种草养牛的企业家王胜,这次专门从山东赶来取经。他说:“受益匪浅!我们欢迎这样的‘比武’,多多益善。” (记者张典标)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82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