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8 18:57:44
来源:新华网

听文物讲故事丨最早的孔子像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一件家具上

字体:

  新华社南昌9月28日电(记者袁慧晶、刘杨)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今年是孔子诞辰2574周年。你可能不知道,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出现在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一件多功能家具上。

  这件被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定名为“孔子徒人图漆衣镜”的文物出土于刘贺墓主椁室的西室。据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衣镜由镜背、镜体、镜掩(镜盖)、镜架等组成。其中,镜背为木质,表里均髹红漆,孔子及其弟子画像就绘于其上。画像上的孔子头戴小冠、身穿深衣长袍,腰部有束带,脚上穿翘头履,面目并不清楚但可见长须。“刘贺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所以这是迄今以来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图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中展出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复制品。左上人物为孔子。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提供

  镜体为光洁的矩形铜板,出土时从中间断裂,无纹饰,仅有分布在四角和中间的5个半圆形镜纽及平直宽厚的镜缘;镜掩为绘有玄鹤图案的漆件,结构似门户,两扇开合,守护铜镜;镜架为长方形,四周用厚方木做框架,出土时破裂成多块。

  为什么说它是多功能家具呢?“衣镜上有一篇19行的《衣镜赋》,其中有‘修容侍侧兮辟非常’的描述,‘修容’和‘侍侧’分别点明了文物兼具衣镜和屏风的功能。”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王楚宁认为,也可以说,这是一架两扇式嵌镜屏风。

  由于衣镜出土位置的附近发现榻足、漆案等物,按照汉代“事死如生”的葬俗,专家推测其使用环境与北关一号汉墓石屏风上描绘的宴饮场景接近,应该是围绕床榻摆放,可挡风;镜掩面向床榻,方便使用者开镜修容。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使用方式复原图。 王楚宁提供

  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曾表示,这种由漆板和铜板共同构成面板的屏风制作工艺为汉代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更有意思的是,铜镜左右两侧的边框上各有两个合页,是其与玄鹤漆件的连接构件,看上去和今天的合页非常相似。”杨军说,这表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在使用和今天类似的装饰工艺。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上的合页。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供图

  据悉,屏风的使用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当时是天子专用的器具,象征帝王权力。到春秋战国时期,屏风的使用已相当广泛,出现了精巧的座屏。再到汉代,屏风的使用更加普遍,尤其是漆屏风,属于考究的家具,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拥有。汉代《盐铁论·散不足》中有关于“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的记载。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上流阶层以崇儒为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室内装饰也开始出现圣贤像。因为屏风不是古代丧葬制度中的必备品,推测这件屏风是刘贺生前所用。”张仲立说,刘贺将绘有圣贤像的屏风放在案边,是为了能够随时瞻仰圣人风采、接受熏陶。

  目前,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仍处于文保修复阶段,博物馆中展出的是文物复制件。据杨军介绍,预计2026年底前会完成这件文物的修复工作。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60112989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