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2月2日电(记者尹思源)在残疾人刘宝春家中,他熟练地穿好衣裤,慢慢挪到床边,双手支撑着身体坐进轮椅……经过专业训练,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5年前,刘宝春因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自那时起,上厕所、穿衣服这些寻常人眼中的“小事”,对他来说都变得异常困难,“干什么都需要人照顾,时常觉得自己很没用。”刘宝春说。
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怡介绍,作为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脊髓损伤给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职业生涯均造成巨大影响。“患者大多伴随着不可逆的截瘫,需要终身进行康复治疗。”王怡说。
今年5月,天津市举办了首期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刘宝春和多位脊髓损伤者一起进行了为期15天的专业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指导,又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移位、过障碍、做饭等实用性课程,既学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交了很多朋友,特别开心。”刘宝春说。
“我们对参训人员‘持续坐时间’‘肺活量指标’‘双手提重能力’等5个可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训练后各项指标均有提升。”天津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刘瀚文说。
和刘宝春一样,今年50岁的杨惠军也是这个训练营的学员。经过15天的学习训练,她最大的收获是可以自己在家做饭了。厨房里,她坐着轮椅侧对灶台,将菜板放在腿上切菜备菜,然后用右臂熟练地挥动锅铲,不一会儿,一道香气喷喷的白菜炖豆腐就出锅了。
“参加培训后我的各项生活技能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做饭、穿衣、转移等训练减轻了家人负担。”杨惠军说,“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尽可能多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做得多一些,家人们受累就少一些。”
孤独症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新华社记者 尹思源 摄
在天津市河西区的一家康复训练机构内,孤独症儿童暖暖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人际交往、行为干预和感统训练。伴着舒缓的音乐,老师发出指令,暖暖都能顺利完成。
“和刚来的时候比,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好太多了。”暖暖的妈妈荣女士说,“看着孩子一天天在变好,我们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今年初,天津市明确提出将0至7岁听力、肢体、智力、多重残疾儿童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费用补助标准由之前的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至2.4万元。截至目前,已有超4000名残疾儿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