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 02 15:39:48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长城|海拔最高的明长城,是谁在守护?

字体:

  青海明长城(大通段)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已经有451年历史,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明长城遗址,也是青海省明长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现存主线44009米,海拔最高处达4200米。它巧妙地与巍峨险峻的自然山体结为一体,也被誉为青海“八达岭”。

  大通县博物馆原馆长严雅楠告诉记者,大通县明长城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夯土墙体、敌台、烽火台、壕堑、山险墙、河险。2020年11月26日,青海明长城(大通段)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大通县聘请了17名长城义务保护员,加强长城的保护管理,他们在平时的管护当中有问题会及时给我们反馈。需要修缮的这些长城墙体,我们申报项目资金,进行维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也落户了我们大通县,对于长城保护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他说。

  2013年,大通明长城被国务院批准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名单中。同年,大通县成立长城保护机构,并将长城划分为63个保护段,与沿线的企业、村委会等进行了责任认定。十年来,大通县争取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了大通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对急需要保护的明长城墙体、烽燧、敌台等进行了抢险加固。

  今年53岁的田生龙,家住大通县良教乡石庄村,从小就看着家里人在长城脚下取土建房,那时候村里的人都不知道这是长城,只管它叫“边墙”。田生龙小时候也曾在长城脚下取土,给家里面盖房子垫地基。2015年,他成为了一名长城义务保护员,主要工作是保护长城的烽火台。他告诉记者,“去年,有人取土我给上面反映以后,上面来人和村里的干部一起阻止了挖土的行为,表明再不让取土了。”

  为了更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明长城遗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截至目前,青海省累计投入了超亿元经费用于西宁段、大通段、湟中段等一批长城保护工程项目,对长城本体进行了抢险加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排除了长城本体存在的险情,也改善了长城环境景观。

  大通县境内的明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军事的珍贵历史资料。它静静地卧在山脊上,成为大通独具特色的一道人文风景线,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历史烽烟和沧桑。

 

  记者:韩方方、央秀达珍

  编辑:吴炜玲、胡函博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869113000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