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清晨8时,太阳初升,晨曦下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安置点,一间间板房整齐排列,烟囱里不时冒出阵阵炉烟。
喇家村村民喇存保将电视调到新闻频道,把领取的煤炭倒入火炉,泡上一杯枸杞盖碗茶,和家人在安置板房内迎来特殊的元旦。
“2024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家园能够早日重建。”喇存保告诉记者,地震后他家房屋受损严重,他和家人住进了安置板房,这里成了他们临时的“新家”。板房内,每张折叠床上都铺了电热毯,被褥厚实保暖;配备火炉的板房安装了煤烟报警器;电视可以观看超过30多个频道……一个个温暖的小细节驱散寒冷和阴霾。
民和县官亭镇副镇长刘克萍担任喇家村一社、二社安置点点长。据她介绍,目前这个安置点已搭建102间板房,490名群众从2023年12月21日陆续搬入板房。安置点的米、面、油和煤炭等物资供应充足,这里还配备医务室、公共厕所和盥洗室,方便群众生活。
板房内摇曳的炉火,水壶里沸腾的开水,在寒冬的清晨,传递着温暖。“快进来,喝杯茶,暖和暖和。”走进民和县中川乡张建青的安置板房,他将一杯热茶递给记者。板房内摆着五张床,床铺边上放着村里分发和社会人士捐助的米、面和油。
趁着元旦假期,张建青在西宁市读高三的儿子张太平返回家中。“听到家乡地震的消息很揪心,看到家人住进温暖的板房,我放心多了,回去可以安心备战高考了。”张太平说,他的新年愿望是考上师范大学,以后当一名教师。
在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安置点,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186名消防员在支队长王宏仓带领下,正在清理安置点外的路面、打扫安置点内的卫生。“今天是2024年的第一天,我们对道路和安置点进行清扫,方便群众出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节日环境。”王宏仓说。
1月1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草滩村安置点,志愿者正在准备煮饺子。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草滩村安置点内,海东市妇联30多名志愿者正和村民一起包饺子,拉家常。“除了现场包的饺子外,我们还带来一万多个提前包好的饺子,让更多群众吃上热乎的饺子,感受节日温暖。”海东市妇联主席逯淑君说。
1月1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草滩村安置点,村民在板房内吃饺子。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希望的种子正在萌芽,地震的阴霾终会散去。时光叩开2024年的大门,人们迎来充满希望的新年。(记者解统强、张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