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驻守在“云端”——“海拔最高国道检查站”公安民警守护新藏线十余载-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1/31 00:21:11
来源:新华社

他们驻守在“云端”——“海拔最高国道检查站”公安民警守护新藏线十余载

字体:

  在藏西阿里,有一个地方又高又远,叫界山达坂。它地处昆仑山脉腹地,海拔5347米,年平均气温零下20℃,是新藏公路的极高点。

  在界山达坂的北麓,矗立着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这里海拔5118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国道公安检查站,扼守着新藏线重要站点。

  自2013年泉水湖执勤点设立以来,一批批公安民警在此轮岗坚守,默默奉献。他们接力驻守“云端”,用生命守护天路平安。

  责任——守护好国家交通要道

  雪下了一夜,喀喇昆仑山脉成了白茫茫的世界。

  天刚蒙蒙亮,站长多吉加布麻利地翻身起床。他简单洗把脸,整理好警容,走向检查岗位。

  现年43岁的多吉加布,已在泉水湖检查站工作了4年多。到了晚上,他每隔一段时间总要起身出门,看看有没有警情。

  “我们是无人区里唯一的公安检查站,若遇警情处理不妥就会很被动,车辆人员遇险若不及时出警救助,寒冬腊月非冻死人不可。”检查登记、巡查巡逻、紧急救援、处置应急事件……这是多吉加布和民警们每天要做的事。

  泉水湖检查站民警在检查过往车辆(2024年1月25日摄)。新华社发(多吉加布摄)

  “方圆50公里内,一只苍蝇、一只老鼠都没有,倒是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野狼。”多吉加布说。

  2013年5月,经有关部门协商决定,在西藏日土县多玛乡一级公安检查站基础上前推160公里,设立泉水湖执勤点,管控此段执勤空白区域。2014年,泉水湖检查站正式成立。

  23名民警,一年365天驻守。

  年平均气温零下20℃,最低可达零下45℃,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40%,一年中约有300天伴有五至七级大风——这就是他们的执勤环境。

  吃过早饭,34岁的副站长杨斐翔和3名民警往执勤车里放上卫星电话、巡逻装备,以及方便面等干粮,开始一天的巡逻。在荒无人烟、信号时有时无的公路上,他们谨慎驾车,抽查可疑车辆和人员。

  泉水湖检查站的民警在检查过往车辆(2023年11月8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路边休息时,他们捡拾牛粪,用石头垒出临时炉灶,将雪水融化、烧开、煮面……“通过巡逻可以排除辖区基本险情。”民警阿布杜说。

  “若问苦不苦,确实苦,但总得有人去做。”杨斐翔说,“守护好国家交通要道,保护好一方群众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和骄傲。”

  每月巡逻无人区1次,来回800公里路程,12小时;每天巡护国道1次,来回120公里,3小时;每天检查过往车辆100多辆,24小时值班备勤……这张执勤清单清晰记录了他们巡逻的艰辛。

  2017年5月,国务院授予泉水湖检查站“模范公安检查站”荣誉。

  担当——高原上可靠的救援力量

  “回县城工作一段时间,就会想念泉水湖。”民警强白罗布已记不清多少次轮换到泉水湖执勤。“这里似乎有种魔力吸引我再回来。”

  设执勤点初期,民警们在泉水湖畔搭起了3顶帐篷。“当时条件很艰苦,喝水要去泉眼凿冰抬水,睡觉要盖3床被子,大风卷着沙石呼呼吹进帐篷。”强白罗布说。

  拼版照片:上图是泉水湖设执勤点初期,民警们在泉水湖畔搭起的三顶帐篷(资料照片);下图是泉水湖检查站“第二代”站点(2023年11月8日,新华社记者陈尚才摄)。新华社发

  时间长了,他们想出了对策:睡前用水将帐篷边的沙子浇湿,帐篷和沙子粘在一起,风就吹不进来了;尽量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取水;饭菜熟了,趁没有冻成“冰疙瘩”时,狼吞虎咽赶紧吃。

  2014年底,民警们搬进了砖混结构的二代房,但因生火做饭和取暖,地基冻土层消融,只用了3年便成了危房;2018年初,一个集供暖、供氧、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三代综合站点开始建设。2020年下半年,民警们搬进了楼房。

  鸟瞰泉水湖检查站“第三代”综合站点(无人机照片,2023年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聂毅 摄

  虽然生活、执勤条件大为改善,但泉水湖自然环境依然艰苦,民警们的执勤任务依然艰巨。

  在牦牛都要喘粗气的界山达坂,汽车抛锚、旅客昏倒几乎天天发生。唯一驻守的公安检查站,就成了最可靠的救援力量。

  站里也形成一套不成文的规矩:除了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热水、氧气、便餐、药品,还专门腾出几间“客房”供他们休整。

  2023年9月,游客赵某突发高原性心脏病,民警扛起氧气瓶驱车救助,并安排警车将患者护送至海拔较低的地方救治;当年11月,有游客擅自驶离国道导致陷车,民警连夜驱车260公里,将受困车辆拖出泥沼……

  “生命相托,分秒必争!”检查站里能看到很多被救助人员寄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泉水湖检查站的民警在检查站巡逻(2023年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这是两年间他们为民服务的清单:2022年,泉水湖检查站出警211起,救助过往车辆183辆、人员371人,收到锦旗25面、感谢信20封;2023年,紧急出警百余起,救助过往车辆120辆、人员150人,收到锦旗28面、感谢信6封。

  “我们坚守的意义,就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泉水湖检查站政委张锦涛说。

  泉水湖检查站的民警在帮助受困车辆(2023年2月6日摄)。新华社发(泉水湖检查站供图)

  奉献——他们付出的艰辛与牺牲值得铭记

  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

  泉水湖检查站每年大部分时间都矗立在风雪中,狂风呛得人无法呼吸,人每走一步都要拼尽全力。记者到这里采访,一直感到头痛、恶心,不得不靠吸氧来缓解。

  可对于民警们而言,这不过就是日常。

  拼版照片:上图是泉水湖检查站的民警在无人区巡逻(资料照片);下图是泉水湖检查站的民警在国道219巡逻(2023年3与18日摄)。新华社发(泉水湖检查站供图)

  长期工作生活在极高海拔地区,公安民警的身体明显透支,备受高原性疾病折磨。

  民警缪志彪曾因心跳过速被深夜送往医院抢救;第一任副站长桑杰次仁患上了干燥综合征,半夜要抱着5升装的水桶喝大半桶水;民警格桑桑珠患上了严重的尿毒症;多吉加布不仅大把大把掉头发,4颗牙齿已脱落。

  “光补牙就花了好几万元,吃饭时常提醒自己得细嚼慢咽。”多吉加布说,但想想一代代西藏建设者,这点付出算不了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公安民警,要继承好先辈们守卫边疆的精神,坚决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

  2020年10月8日,见习民警拉巴平措正在为游客打捞落入泉水湖中的帐篷和身份证件时,被突然刮起的狂风卷入湖心,不幸牺牲,年仅23岁。他被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10余年间,先后有4位战斗在泉水湖畔的民警离世。

  2020年6月,41岁的大队长高卫东因心脏病突发离世;2020年12月,因高原性脑水肿,第二任站长蔺江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2021年12月,因突发疾病,第一任政委尚海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他们的牺牲,或许跟长期驻守泉水湖、患上不同程度的高原基础病有关。”强白罗布说,“虽然他们离去了,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时刻影响着每一名民警。”

  强白罗布和他的战友们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他们,秉持忠诚为祖国站岗,用生命谱写着感人至深的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文字记者:陈尚才、曹槟、聂毅

  视频记者:聂毅、陈尚才、曹槟

  海报设计:卓越

  编辑:周文林、宋为伟、徐亮、侯帮兴、邬金夫

  统筹:何雨欣、周咏缗

【纠错】 【责任编辑:马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