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
“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这些优美的句子,都出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
沈从文常被人称为“文体作家”,他创造性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可称为诗小说或抒情小说。结构散漫,不重情节,强调感觉,情景交融,他的代表作《边城》就是典型。
《边城》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2023年12月10日拍摄的边城镇一景。
沈从文14岁投身行伍,从军流徙,浪迹三省边境,看尽世间悲欢。上世纪20年代初,他随部队换防,过湘西茶峒停留两日,印象深刻。
后来,沈从文开始文学创作,所有经历化作温柔笔触。1934年,《边城》出版,故事背景就放在了茶峒。
小说开篇就写,“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这就是先生笔下的茶峒小镇。2005年,这个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因《边城》而名闻世界的古镇,正式改名边城镇,成为湘西旅游的热门之地。
2024年1月22日拍摄的雪后边城镇。
《边城》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出版。
90年前,沈从文把对故乡湘西的所有情感倾注到茶峒小镇,描绘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90年过去,边城不再遥远,它已走向世界。
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沈从文作品改编拍摄电影《边城》。凌子风导演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1992年,人们乘“拉拉渡”到茶峒镇(现为边城镇)去赶集。
1992年,外国游客在茶峒镇(现为边城镇)的工艺品商店里选购纪念品。
1992年,一名村民挑起自编的鱼笼到茶峒镇(现为边城镇)的集市上出售。
1992年,茶峒镇(现为边城镇)身着盛装的苗家妇女合影。
1992年拍摄的茶峒镇(现为边城镇)一景。
2003年8月15日,一群小朋友在茶峒镇(现为边城镇)的清水江渡口嬉戏。
2011年10月10日拍摄的连接湖南边城镇和重庆洪安镇的“拉拉渡”。《边城》中翠翠的爷爷就是茶峒镇“拉拉渡”的船工。“拉拉渡”是湘西一种独特的渡河方式,不靠划桨,不靠撑篙,全凭一只带凹口的木棒在一条贯通两岸的铁丝上一来一回就可以将一船的乘客送达彼岸。
《边城》享誉世界之时,湘西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引来不少外国游客。位于湘、黔、渝交界处的边城镇,位置独特,“一脚踏三省”,让这里更有机会迎接八方来客。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湘西的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交通,为旅游插上了翅膀;旅游,为湘西架起了连通世界的桥梁。
2016年,边城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湘西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沥青)路。2023年,湘西边城机场正式建成通航。一个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身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已在湘西形成,以前沈从文挤在狭小船舱里至少需要数天的艰难行程,如今轻松可达。
2013年11月14日,边城镇的居民在清水江边洗衣服。
2013年11月25日拍摄的薄雾中的边城镇。
2014年11月8日,一名绘画爱好者在边城镇清水江边写生。
2019年7月18日拍摄的清水江“翠翠岛”上的《边城》女主人公翠翠的雕像。
2019年7月18日,几名游客在边城镇游玩。
2021年6月12日,人们在边城镇清水江上赛龙舟。
2023年8月18日,湖南湘西边城机场正式建成通航。
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和酒家灯火倒映在静谧的水面,与拴在渡口码头的几只小船一起微微荡漾。
水波清浅,恍然若梦,让人分不清是书中还是现实。
已经从文学概念走出来的边城,正努力抓住机遇,为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绝美、充满人情味的世外桃源。
2024年2月9日,除夕焰火点亮边城镇。
2024年2月12日,边城镇居民舞龙贺新春。
2024年2月14日,游客在边城镇欣赏乐队演出。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边城的那座白塔已经修复,翠翠和黄狗的塑像矗立在清水江畔,一直守望着桃色暮云、细雨轻烟和潺潺碧水。
时光之外,无边之城。
翠翠等的人或许一直没来,但先生期待的理想时代,相信已经到来。
2024年1月20日拍摄的边城镇“翠翠岛”。
策划:王建华 李尕
统筹:费茂华 周大庆
本期主持:张铖
记者:刘芳洲 薛宇舸
报道员:谭思远
图片:龙启云 李尕 刘潺 陈思汗
张铖 谭思远 龙恩泽 白禹
编辑:章磊 尹栋逊 徐嘉懿 吕帅
老照片工作室
新华社摄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