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招”守良田——云南寻甸推动耕地保护理念入脑入心-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09 09:52:4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巧用“四招”守良田——云南寻甸推动耕地保护理念入脑入心

字体:

  “耕地就是金不换,留给子孙好吃饭”“耕地保护好,饭才能吃饱”……日前,记者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些乡村走访时,写在墙上的耕地保护宣传标语不时映入眼帘,甚至迎面碰上的村民也会给你说上一段“天上卫星照,地上巡查到,违法查处不迟到”等内容的话。近年来,寻甸县采取四个“保护宣传招数”,让耕地保护理念深植广大群众内心,并成为保护自觉,大家拧成一股绳守护良田,守好粮仓。

  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寻甸县耕地面积146.33万亩,基本农田119.73万亩,是云南产粮大县。为筑牢耕地保护红线,寻甸坚持织密、织牢制度建设这张网,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工作责任。寻甸县委书记高宇明说,通过目标化、责任化、日常化管理,全力推动耕地保护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结合实际让耕地保护宣传更加务实、通俗、管用,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第一招是公告措施‘进村’,让群众知道哪些念头不能乱动。”高宇明告诉记者,县里去年10月制定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通告》,涵盖耕地用途管制、农村建房用地审批、设施农业用地管理、项目用地监管等方面的8条措施,从源头上细化对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监管,通过公告到村的形式,让“长牙齿”的硬举措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走进寻甸县塘子街道团结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个耕地保护宣传栏十分醒目:左半幅是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通告,右半幅是社区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花小钱办大事。这张图的黄色区域是永久基本农田,绿色区域是耕地保护目标,一目了然,村民一看就懂。”团结社区党委书记李兴金告诉记者,社区有6700多亩耕地,近年来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为了让群众知道哪些区域不能乱占,第二招是管控图纸“上墙”。目前,寻甸已在全县175个村(社区)悬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图,广泛宣讲耕地保护政策。高宇明说,为的是让干部明白哪些区域要管好,让群众知晓哪些区域不能乱占,确保乡村建设不踩乱占耕地的“红线”。

  记者在团结社区杨家营村看到,仅在一条700多米的村道周围,就能看到四个刻着鲜红大字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界桩,田边一条宣传标语上写着“耕地保护红线不可碰,乱占耕地追责要拆除。”

  如何让群众知道哪些地块不能乱建?当地给出第三招——标识标牌“到田”。实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16个乡镇(街道)在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和村边四旁易占用区域设置标识标牌,在特殊重点地块设置耕地禁止建设警示牌,增强群众耕地保护意识。

  此外,当地强化“线下+线上+监督”方式,开展全方位宣传,让宣传标语“入户”成为宣传的第四招。“村里召集大家开会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大喇叭也会放,一些政策基本能记住,家里人都知道。”67岁的杨家营村村民杨正文说,乱占用耕地是要受法律制裁的,看标语和警示牌就能明白。

  “线下动脑筋,我们研究制定了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标语。”寻甸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才斌介绍,目前,已在16个乡镇(街道)175个村(社区)的醒目位置悬挂耕地保护宣传标语1800余条、制作耕地保护宣传展板1200余块。

  为了让耕地保护宣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当地还制作耕地保护宣传册6万余册,发放印有耕地保护宣传标语的帆布袋、纸杯等15万余个,并结合全国土地日等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40余场。

  当地还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构建“互联网+耕地保护”宣传模式,制作耕地保护宣传视频和宣传海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宣传,以违法案例进行反面警示,多渠道开展浸润式宣传。

  “有干部入户给我们宣传,现在我们都知道,盖新房要先审批,批多少才能建多少。”谈起政府的耕地保护宣传工作,62岁的杨家营村村民王梅花竖起大拇指。

  目前,这些举措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张才斌说,寻甸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分别占昆明市的25.52%和26.40%,均超过全市的四分之一,近两年耕地净流入面积年均达1.1万亩。

  “耕地保护有效助力粮食生产。”寻甸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永华说,2023年全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87.61万亩,粮食总产量25.17万吨,两者分别同比增长0.16%和1.25%。

  “政府部门宣传招数很管用,我们都能懂。”家里有20亩耕地的金所街道天生社区居民刘贵芳说,我们靠土地吃饭,保护好田地就是保住饭碗。(记者王长山 林碧锋)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