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一只鸡”背后的“土特产”文章-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8 16:04: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一只鸡”背后的“土特产”文章

字体:

  新华社福州5月28日电 题:“一只鸡”背后的“土特产”文章

  新华社记者秦宏、李昊泽

  客家盐酒鸡、手撕鸡、椒麻鸡……在福建长汀县策武镇的长汀县飘香食品厂生产车间,一份份新鲜出炉的河田鸡预制菜产品,正等待运往全国销售。

  河田鸡是长汀县的知名“土特产”,因其肉质紧实鲜美、营养丰富而享有美誉,是当地人宴席上的主角。但在过去,由于大多是农户自发饲养,饲养规模散且小、产业延伸不足,河田鸡长期只是地方性的小众“宝藏”食材。

  “通过精深加工,近年来我们开发出的20多种预制菜产品深受市场认可,去年总产值超过了5000万元。”长汀县飘香食品厂负责人郑民智说,如今河田鸡饲养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和相关配套服务日趋完善,他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

  规模养殖河田鸡不是件容易事,购买鸡苗、饲料、兽药等开支不小,若是遭遇鸡瘟或销路不畅,辛苦很容易白费。而且河田鸡为保证品质和口感,一般采取放养模式,对场地和环境要求也不低。

  为了让河田鸡更好地“飞”出山沟助力乡村振兴,长汀县自2018年以来整合资金3亿余元,从提升种苗质量、标准化养殖、品牌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大力推广新养殖模式,并鼓励多元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全产业链建设。

  工人正在为即将送入智能孵蛋机的鸡蛋消毒。新华社记者李昊泽 摄

  “产业化发展后,优质河田鸡苗需求量大增。”长汀县秀绿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俞仙福说,农业农村部门为鸡苗提纯扶壮提供了技术支持,指导养殖户引进自动控温控湿的智能孵蛋机,将孵化率从原先人工孵化的60%提升至超80%,鸡苗出栏量提高至每年100多万羽。

  针对养殖户技术不足、养殖风险大的问题,长汀县积极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引导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河田鸡的养殖规模。“企业提供鸡苗、养殖技术和产品回收,农户只负责养殖。”长汀县河田鸡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负责人廖永福说。

  目前,长汀已拥有年出笼1万羽以上河田鸡的养殖场193家,去年全县河田鸡年出栏量超1650万羽。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河田鸡的保种扩繁、屠宰包装、冷链物流、产品加工等产业延伸和产业化配套服务,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长汀在河田镇建设了标准化养殖基地、保种和扩繁场等。有别于过去直接出售活鸡的方式,2022年还规划建设了河田鸡预制菜产业园,引进福建胤万农业有限公司、八喜馆(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以销促产。”廖永福说。

  标准化屠宰车间里,河田鸡正在等待加工。新华社记者李昊泽 摄

  走进位于长汀县河田镇窑下村的晨露庄园,只见山林间长满名贵的中草药黄花远志,农场负责人曾宪富热情地打开一罐自热鸡汤产品请游客品尝。“我们把林下种植的黄花远志根、灵芝与河田鸡搭配研发产品,将林下养殖河田鸡、中草药种植和康养旅游相结合。”曾宪富说。

  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如今,河田鸡已是长汀优质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同时,利用龙岩与广州对口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契机,河田鸡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

  2023年长汀县河田鸡全产业链产值已达33亿元,加工产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带动8.9万余人就业。“下一步还要建设现代化农业(河田鸡)产业园,推动全产业链深化发展。”廖永福说。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