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行记|腾格里沙漠:从“沙吹人跑”到返乡致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2 18:10:51
来源:新华网

“三北”行记|腾格里沙漠:从“沙吹人跑”到返乡致富

字体: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2日电(记者张晟 任彦逸)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百万亩花棒基地,一棵棵植根于黄沙之上的花棒绿意盎然。再过一段时间,该苏木乌日图霍勒嘎查种植户白银军种植的3万亩花棒就要接受林业部门的验收。“原来这里荒漠一片,啥都没有,现在成了花棒绿洲,不仅保护了生态,我个人的收入也增加了。”白银军笑着说。

  近些年在阿拉善,和白银军一样返乡致富的人不在少数,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农牧民种植梭梭、花棒的优惠政策。就拿乌日图霍勒嘎查来说,近些年在林业部门的帮扶下,通过集体草场租赁、牧民个人承包等方式发展花棒种植产业,种植面积已达69万亩,嘎查集体经济积累也从之前的不足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20万元。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沙吹人跑”到返乡致富的华丽转身,印证了阿拉善防沙治沙的成效。

  距离腾格里沙漠只有20多公里的巴彦乌拉嘎查是纯牧业嘎查,曾经饱受风沙危害,草场荒漠化严重,人们纷纷外出打工。2010年,借着政策的东风,嘎查书记潘多云外出学习种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并尝试在本嘎查种植。“边种梭梭,边摸索接种肉苁蓉。2017年,肉苁蓉接种成功,极大调动了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城打工的人坐不住了,纷纷返乡种梭梭。如今,嘎查有48户牧民返乡常住,季节性住户也有二三十户。”潘多云说。

  据了解,在产业带动下,如今阿拉善盟直接和间接从事林草特色生态产业的农牧民达6万多人。利用肉苁蓉做成的中药切片、苁蓉膏、苁蓉茶,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伴手礼;腾格里沙漠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今年开春,阿拉善全面铺开总规模551.65万亩的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人机互动、“乔、灌、草”科学搭配、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速推进,阿拉善正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地域实际的防沙治沙道路。

【纠错】 【责任编辑:刘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