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走了,但青春之歌还在-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7 12:59:01
来源:新华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走了,但青春之歌还在

字体:

  

  六月的百坭村,一天能下两三场大雨。雨后湛蓝的天空和夏日的山野,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百坭村位于广西乐业县新化镇,有11个自然屯,曾是深度贫困村,也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生前工作过的地方。

  黄文秀生前的工作照(资料照片)。

  曾经,这里因交通不便,增收渠道有限,年轻人大量外出。2018年主动请缨来此担任第一书记的黄文秀,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黄文秀生前曾说:“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新貌(无人机照片,6月13日摄)。

  百坭村驻村工作队(6月11日摄)。

  此次,我再次回访百坭村,发现村委办公楼上写有“青春之歌”几个字。事迹的感染,家乡的召唤,几年来,百坭村迎来了一批又批年轻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中,“90后”有5人。隔壁文秀幼儿园的15位老师中,14位是“90后”。

  在百坭村卫生室,34岁的罗秀英整理药品(6月11日摄)。2023年,罗秀英从县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90后”罗秀英去年返乡工作,作为村医的她工作不轻松,刚吃过早餐便从卫生室出了门,准备到一些屯里的乡亲家里看看。“听村里的老村医说,文秀书记驻村时,常去看望身体不好的老人和有患者的家庭,尽力做好帮扶工作。”罗秀英说。她细心整理着医疗包,包里装着血压计、血糖仪等医疗仪器。走访的户数多时,她一去就是一天。

  在百坭村,33岁的返乡青年梁祥会为客人上菜(6月11日摄)。2020年,梁祥会回到百坭村,经营一家农家乐。

  返乡的“90后”梁祥会办起了农家乐,餐厅就靠近屯口的大榕树。“大榕树下,经常能看到村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聊大家的近况和村里的发展,我有时也会说上两句。”梁祥会说。

  这几年,梁祥会看到很多人为文秀书记的故事而来,他知道,文秀书记的事迹传得很远。“建设好家乡,让更多人看到百坭村的变化,我们会全力以赴。”

  百坭村文秀幼儿园部分“90后”“00后”老师(6月11日摄)。

  李远涛今年21岁,是文秀幼儿园最年轻的教师。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带着小朋友们做户外活动。

  阳光热烈,蝉鸣交织着孩童嬉闹声,李远涛不时招呼着操场上的小朋友们小心脚下、注意安全。他来自云南文山,去年10月来到百坭村,陪伴着幼儿园的孩子们从冬天走到夏日。

  “从外地来,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但我记得黄文秀在她日记里写道,她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用桂柳话交流。尽管我们身处不同的岗位,但我相信自己也可以克服。”李远涛说。

  在村里建一所幼儿园,曾是黄文秀未竟的心愿之一。如今,文秀幼儿园有了15名青年教师,140名百坭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实现就近入学,园内满是欢声笑语。

  在文秀幼儿园,31岁的黄光面带着小朋友们玩游戏(6月11日摄)。

  在文秀幼儿园,小朋友们在玩游戏(6月11日摄)。

  “别躺地上啊,小心着凉!”黄心灵提醒走廊上嬉闹的小朋友。她是幼儿园教师团队中的另一位“00后”,去年8月份入职。“在幼儿园工作挺方便的,虽然住在县城里,但村里修了路,乘车二十分钟就到了。”

  百坭村新貌(无人机照片,6月13日摄)。

  百坭村如今路网畅通,不仅屯屯通上水泥路,邻近的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也已贯通。便利的交通,不仅方便了大家日常出行,也让砂糖橘、山茶油等百坭村的农产品销得更远。

  这条路,也在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村民黄仕京住在距离村部10余公里的长沙屯,黄文秀驻村时曾帮他的两个孩子申请了“雨露计划”,解决了孩子上学开支的燃眉之急。

  如今,黄仕京的儿子黄志深和女儿黄快祝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数年的兄妹俩成了家里新的“顶梁柱”。

  “文秀书记驻村时就很关心我家,她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和我哥。”黄快祝说。

  在百坭村村委办公室,34岁的驻村第一书记农俊海(左)为村民办事(6月11日摄)。

  百坭村第一书记农俊海正在指挥队员使用无人机,他要借助无人机图像绘制一份百坭村走访电子地图。

  皮肤黝黑、身型壮实的他和黄文秀是同一届的选调生。受黄文秀先进事迹感召,农俊海在谐里村驻村服务期满后,再次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接过驻村“接力棒”。

  “我希望能让父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辜负组织关爱和群众的信任。”农俊海字字铿锵有力。

  在百坭村,34岁的驻村第一书记农俊海(中)、24岁的村委会主任助理黄华(左)在田间了解产业情况(6月11日摄)。

  与农俊海同行的黄华也是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的选调生。去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她选择从北京回到家乡百色。刚到工作岗位2个月,黄华便跟随文秀书记的脚步,来到百坭村驻村。

  2019年6月,黄华高中毕业,对于当时的她来说,黄文秀是一个妈妈口中的“回村的年轻干部”。“高考后不久,妈妈告诉我百坭村有个驻村第一书记牺牲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黄文秀的名字。”黄华说。

  在百坭村村委办公室,24岁的村委会主任助理黄华在工作(6月11日摄)。

  五年后,她来到了这片与这个名字深深联结的土地,跟她的前辈一样,进山入户,满怀理想。

  黄华说:“我会时不时想起文秀书记,在同一片土地上,她做实事、有担当,是我的榜样。”黄华个头不高,时不时托起滑下的眼镜,提起在村里的工作,她眼神明亮,畅想道:“虽然我现在可能经验不足,但我也想像文秀书记一样,为百坭村贡献自己的力量。”最近,她想走访村里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在填报志愿等问题上为他们排忧解难。

  我们还看到了在文秀幼儿园支教了三个月的宋欣怡。她今年23岁,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宋欣怡,已经报考了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希望以后能继续到乡村工作。

  在文秀幼儿园,支教老师宋欣怡带着小朋友玩游戏(6月11日摄)。

  四季更迭,山水常存。在黄文秀牵挂的百坭村,年轻人们步履不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青春之歌唱响大山深处。

  在百坭村农村金融服务站,36岁的宋儒乾展示村里的特色产品(6月11日摄)。两年前,宋儒乾来到百坭村,为村民提供“金融+电商”服务。

  五年来,百坭村超过50名学生考上大学,当地形成山茶油产业示范带、砂糖橘产业示范带、烟叶水稻顺季带等产业群,已发展成集红色研学、旅游观光、田园休闲一体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先后获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在百坭村,54岁的班统茂在管护砂糖橘(6月13日摄)。曾是贫困户的班统茂,在几任驻村工作队的接力帮助下,成为砂糖橘种植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在乡亲们眼中,百坭村越来越美丽、可爱,充满生机。他们说,这一定也是文秀书记盼望看到的。

  记者:黄孝邦、徐海涛、李欢、周华

  编辑:吕帅、刘金海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