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万里行丨在山东荣成,来一场乡村Walk-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1 16:29:47
来源:新华网

传统村落万里行丨在山东荣成,来一场乡村Walk

字体:

  新华网威海6月21日电(吴京泽)6月18日至20日,“传统村落万里行”采访团一行走访山东省荣成市多个传统村落,探寻当地传统村落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感受古村新韵。

  漫步渔村古巷,寻觅那一抹乡愁

  这是6月18日拍摄的烟墩角村景色。新华网 吴京泽 摄

  烟墩角村是俚岛镇乃至荣成市保护海草房房屋最完整的村之一,村内现存海草房246栋、1300多间,其中年限最长的已有300年的历史,其他大部分在100—200年之间。

  这是6月18日拍摄的大庄许家祠堂外景。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荣成大庄许家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传统村落和海草房省级文保单位。耸立的海草房、沧桑的散石墙,阐释着厚重村史;许家宗祠、百姓语录馆、许振超精神展示馆,家风故事有口皆碑。

  这是东楮岛村育英小学旧址(6月19日摄)。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荣成东楮岛村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0公里,拥有400多年建村历史,因村中多楮树而得名。近年来,东楮岛村在原育英小学的原址上进行修缮,打造乡村记忆馆,展示渔村居民生活变迁,将渔家文化和历史记忆保留传承。

 打卡海草房,邂逅“诗和远方”

  这是6月18日拍摄的留村民宿外景色。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荣成留村将整个古村借助东西河道栈道及石头路,串联起来,营造“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打造住百年海草房、游山脚古村的旅游线路。

  这是烟墩角村根据传统民居海草房修缮的民宿(6月18日摄)。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这是6月18日拍摄的大庄许家村特色民宿外景。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荣成大庄许家村立足于海洋资源和海草房保护的优势,围绕全村158座海草房培植特色民宿,结合“美丽庭院”建设,发展艺术采风和影视拍摄,打造红色研学教育、海草房民宿的精品旅游路线。

  6月18日,一些学生在烟墩角村写生。新华网 吴京泽 摄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有上千只天鹅从西伯利亚飞临至烟墩角天鹅湾栖息越冬,因此烟墩角村充分利用海草房、天鹅等资源,打造了集天鹅旅游、民宿写生、海洋牧场于一体的特色渔村。

  畅游海洋牧场,体验耕海牧渔

  6月18日,几名游客在林家流村赶海场所拾海货。新华网 吴京泽 摄

  宁津街道的林家流村位于桑沟湾南岸,这里拥有600余亩的赶海滩涂,沙质细腻、坡度平缓、海水清澈,蛤喇、海蛎子、螺、螃蟹等海鲜应有尽有。

  这是6月18日拍摄的烟墩角村海洋牧场。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荣成烟墩角村实行村企合一、集中经营管理的模式,形成了集传统渔业、海产品深加工、修造船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这是6月19日拍摄的东楮岛村海洋牧场。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这是东楮岛村海洋牧场平台水下观赏窗外养的牡蛎笼(6月19日摄)。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观赏多彩非遗,感受渔家文化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们在表演传统非遗项目渔家大鼓。新华网 吴京泽 摄

  荣成渠隔村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因村中有一条水渠把村庄隔成南北两段,故名“渠隔”。据了解,渠隔村强化抱团联动发展,打造乡村游目的地,与周边东墩村、留村等实现抱团联动、资源互补,着力打造乡村深度体验游目的地,并积极融入宁津街道十里古乡片区。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们在表演传统非遗项目渔家秧歌舞。新华网 吴京泽 摄

  一位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渠隔村一直在行动。在村中心的文化大院设置非遗展示、婚俗文化体验馆等展馆,向游客展示、传授胶东剪纸、花饽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们在千年银杏树下表演手鼓。新华网 吴京泽 摄

  据介绍,渠隔村村中心有一棵银杏树,树龄约1100多年,树高37米,树围5米,树冠遮荫200多平方米,是宁津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村民常聚集在树下乘凉,享受古树的荫护。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在教游客制作花饽饽。新华网 吴京泽 摄

  6月19日,渠隔村村民制作花饽饽,供游客观赏品尝。新华网 吴京泽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