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8月2日电 一身蓝色工装、一副眼镜,花白头发,皮肤黝黑,61岁的任志成话不多,但提及创业历程时,他面带笑容向记者娓娓道来。
任志成是天津凯华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华材料”)的董事长,到了退休年龄,仍坚持在产品研发一线。该公司坐落于天津东丽区,是一家以电子元器件绝缘封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
二十多年来,从一条生产线、十几个工人到如今成为一家在封装材料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上市企业,有何发展秘诀?
时针拨回到20世纪九十年代,化工机械专业毕业的任志成下岗后在朋友的劝说下,开始了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任志成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依然历历在目,“当时就是一个小作坊,客户也少,发货的运费都拿不起”。
2000年,凯华材料正式成立,随着电子元器件行业国产替代加速,公司订单快速增长,但囿于厂区规模,企业难以扩大生产,“当时把情况反映到区里,很快获得了在开发区建厂及数百万元信用担保贷款等支持,让我们渡过了难关。”
2005年,企业搬入天津东丽经济开发区,伴随着机电行业外贸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凯华材料不断创新迭代产品,在“小领域”开拓出了“大市场”。
天津凯华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记录数据。新华社发
2014年,东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丽经开区”)。随着园区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凯华材料发展也驶入快车道。同年,该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产品年产量达3000吨,销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这一行是给芯片等电子产品‘做嫁衣’,赛道窄。”任志成说,要在行业内保持引领地位,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多年来,公司取得专利44项,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202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进一步满足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扩产能迫在眉睫,公司准备上市融资。
企业上市,对于任志成来说,是企业“成长”中面临的“甜蜜烦恼”。过去,他只知一门心思搞技术,对于资本运作是“门外汉”。于是,他再度向东丽经开区寻求帮助。东丽经开区立即成立服务专班,实施精准帮扶,针对企业上市辅导、联合审批等一系列问题,排出日程表,逐一解决……
2022年12月,凯华材料成功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凯华材料成功募集资金8000多万元,新厂房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投产。
2024年一季度,凯华材料实现营收2718.72万元,同比增长13.56%;净利润499.63万元,同比增长26.07%。一路走来,凯华材料的发展离不开东丽经开区的“管家式”服务。任志成感慨道:“有问题找经开区,准没错!”
“我们通过‘网格员+代帮办’的一体化服务方式,解决企业后顾之忧,让企业在园区安心、放心发展。”天津市东丽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泽岩说。
“作为企业的服务专员,我们的宗旨是多帮企业跑路,让企业少走弯路。”东丽经开区网格员乔越说,特别是涉及规划验收、开工许可、金融融资等专业领域,网格员“代帮办”,深受企业欢迎。
图为天津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新华社发
天津华依汽车检测有限公司试验室经理崔士帅同样对东丽经开区的服务感触深刻。从一座废弃厂房到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试验室,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东丽经开区高效的‘代帮办’等服务的支持和帮助下,企业在去年实现了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如今,历经32年改革发展的东丽经开区迎来了“二次提升”,产业聚集发展、开放能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港、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转化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生机勃发。东丽经开区管委会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正加速聚集。
截至目前,天津东丽经开区累计落户市场主体超过5000余家,2023年营业收入规模超过800亿元,为推动天津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国内先进地区,着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地、成果转化新高地,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主动服务、精准施策,持续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着力塑造开放新优势。”天津市东丽区副区长李全利说。
统筹:邵香云、毛振华
记者:徐思钰、王宁
海报: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