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8月22日电 题:甘肃:以“案结事了”化解“案多人少”
新华社记者梁军、任延昕
挂起国徽,拉好横幅,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黄土塬的一块山头上,法官与干部群众席地而坐,一个简易的巡回法庭搬到了田间地头。面对一桩土地纠纷,乡亲们各抒己见,法官居中说法,近距离为老百姓调解矛盾。
7月3日,华池县基层人民法官在田间地头调解土地纠纷。新华社记者梁军 摄
在田间地头,法官对照土地确权登记证,查看土地现场。乡村干部在旁陈述来龙去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事情的脉络清晰起来。经过现场调解,当事人愁眉慢慢舒展,愿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
乡里乡亲因地界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在这里的十里八乡时有发生。“处理这种案件调处难度大,必须实地调查,听取各方声音,才能案结事了。”华池县人民法院悦乐法庭庭长甄博生说。
为了把公正、高效的司法送往千家万户,甘肃多地法院在城市社区、乡村、牧区等地设立特色巡回法庭,培育发展特派调解员,从源头端就地化解纠纷,以“案结事了”化解“案多人少”。
苹果是庆阳市庆城县的传统产业,全县果农多,苹果交易量大。当地政府发现,部分果农、果商和果企缺少法律意识,彼此间纠纷多发,法院每年涉苹果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如何运用司法手段护航苹果产业?一个专解产业难题的“苹果法庭”在县城一处苹果贮藏基地成立。虽然只有三名司法工作者,这间小小的“苹果法庭”却不到半年,就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和最接地气的方式诉前化解果业纠纷数十件,不少苹果的“疑难杂事”就地化解。
庆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马天龙介绍,农户们经常把“嘴上谈价”当作“协议达成”,这种朴素的交易方式导致后期矛盾纠纷较多。对此,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发放涉农产品交易合同示范文本,引导各方规避合同风险,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今年的苹果价格怎么样?交易过程有没有拖欠货款?有没有果商跑路?”法官们还经常走出法庭,走进苹果种植企业、加工合作社和田间地头,主动问需于民。
7月4日,群众在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理诉讼事项。新华社记者梁军 摄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老百姓办理诉讼事项也日趋便捷。人们使用手机上的移动微法庭,即可实现自助立案;轻点鼠标,免费的法律服务网站智能化生成起诉书,实现一键送达;法官召集当事人在“云上”远程调解,避免了老百姓跨省应诉难。
记者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甘肃各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2023年网上立案21.1万件,网上开庭3.9万场;全省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21.91万件,成功率达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