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刘雅萱、杨淑君)敦煌大漠戈壁和斑驳光影的“仙境”中,传说中的“九色鹿王”揭开神秘面纱;皓月当空、流光溢彩的“长安城”下,诗人李白与“明月”吟诗作对、鼓瑟吹笙;叫卖声不断、蛙声蝉鸣的老北京市井,老张的“单弦”曲牌和台上的现代音乐相得益彰……
连日来,以《敦煌·九色鹿王》《将进酒》《老张的哲学》等为代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演绎创作的儿童剧、音乐剧、话剧作品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展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魅力。
视频剪辑:实习生木景琦、陈伊南
技术赋能
从4D全息投影到虚拟现实技术,从立体声、环绕声体验到瞬息万变的光影效果……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舞台作品的表达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元。不少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文艺作品在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生,给观众留下了“好口碑”“好印象”。
近日,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参演剧目,中国首部XR数字音乐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剧场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数字音乐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剧照。新华社发
这部以“九色鹿”为线索的儿童剧,讲述了研学的小学生穿越千年时光,来到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的世界中,经历磨难、奉献大爱、健康成长的故事。从前期敦煌采风,到数易其稿创作剧本,整个作品历时5年才完成。
“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场好看又好玩的视觉盛宴,我们融合了传统的木偶元素、现代的XR和AI等多元化技术和艺术手段,并增加了生动有趣的研学场景。”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团长宋永顺说。
数字音乐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录制现场。新华社发
作为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文艺院团,如何通过舞台提升青少年的文化涵养?在宋永顺看来,要利用好京津冀演出联盟的舞台,持续打造代表中国儿童剧IP的精品力作,激发孩子们对真善美的探求,在文化的传承创新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上担起更多责任。
诗意澎湃
从挖掘传世名画文化内涵的《只此青绿》,到演绎上古诸神风采的《九歌》;从弘扬革命文化的《杨家岭的春天》,到传承民族文化风情的《沉沉的厝里情》;从讲述太白洒脱的《将进酒》,到展现东坡豪放的《大江东去》……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不断融合,一批又一批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舞蹈诗剧、从诗意中启发创意的音乐剧持续“圈粉”,走进剧场,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
观众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戏楼前拍照。新华社记者 刘雅萱 摄
8月初,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以悠扬的歌唱展开叙事和抒发情感,演绎了“诗仙”李白从少年到暮年的传奇一生。
11岁的小观众张恩硕看完剧后,兴奋地说:“演员唱出的诗词,非常豪迈大气,我感受到了李白满腔热血、不屈不挠的情感。”
北京舞蹈学院在校生张致赫作为资深剧迷,对传统文化题材的音乐剧很感兴趣:“表现形式在不断‘翻新’,舞台灯光、舞美设计、文本表达都越来越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审美和口味。”
音乐剧《将进酒》剧照。新华社发
“好的舞台作品是和观众一起成长的。如今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超乎我们创作团队的想象,以李白、苏轼为原型创作《将进酒》《大江东去》的灵感来自观众的呼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剧团副团长喻越越告诉记者。
谈起对剧团未来发展的畅想,喻越越说,将继续以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载歌载舞、立体多维、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剧作品传递给观众,推动文化“出海”,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独特魅力。
跨界融合
《京城拍卖会》沉浸式演绎曲剧片段、小剧场剧目《我这一辈子》创新音乐表达……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剧种,72岁的北京曲剧如何走进年轻观众的心中?今年建团40周年的北京市曲剧团有着自己的答案。
北京曲剧由老舍先生命名,其音乐唱腔以单弦牌子曲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以独特的北京语言的声、韵、调为准,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
北京曲剧《九重阙》剧照。新华社发
“没有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北京曲剧吸取了各大剧种的优长,涵盖内容广泛,艺术形式多样。”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说,“有观众反馈,看一场曲剧,就像同时看了音乐剧、舞剧、话剧和戏曲。”
日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京味儿话剧《老张的哲学》,以音乐单弦演奏、八角鼓、串场词说唱贯穿其中,展现“原汁原味”;借助一人分饰两角、梦境与现实交融、现代装置空间等当代表达,让当下的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从《烟壶》《茶馆》,到《九重阙》《文天祥与忽必烈》……北京市曲剧团在剧本创作、舞台美术、音乐创作等方面不断创新,让更多观众走进北京曲剧的世界。
“如何让当代观众接受传统艺术?就是要创新,要有新的形式融入到剧目当中。”在崔迪看来,40岁的北京市曲剧团“正年轻”。“剧目常演常新,年轻演员加速成长,北京曲剧还将产出更多‘新京味儿’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