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9月14日电(记者梁姊、李亭)13至16日,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行。记者观察到,作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盛会,博览会展现了文旅融合再深入的鲜明态势。
9月13日,在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与会者与表演人员互动。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在陕西省的展厅前,几位身着精美传统汉服的演员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排队合影。他们的服饰华丽典雅,妆容精致动人,举手投足间尽显古风韵味。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中国传统服饰,我们的演出和展示活动也与日俱增。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来自西安工程大学汉服研究院的汉服演员刘梦雨说。
会上,记者发现,非遗项目、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文化资源正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动力源。绣花针在扇面上往复穿梭,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跃然眼前。“这便是楚凤汉绣。我们将其绣于扇面、丝巾等物件之上,深受大众喜爱。”楚凤汉绣第五代传承人付文静说道,这些年,她不仅能时常见到欣赏技艺的外地游客,外国面孔也并不鲜见。
湖北省汉绣协会会长陈慧介绍,汉绣已有2300多年历史,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主要用于绣制官服。“我们基于传承传统文化,在汉绣的形象、配色等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使其更契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令汉绣成为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近两年,跨城观演成为文旅消费热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灯塔联合数据监测显示,2023年全国演唱会、音乐节跨城观演率分别达到68%和65%,较2019年明显上升。越来越多城市通过举办热门演出“破圈”,吸引歌迷、剧迷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2023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成都6天连续演出8场,票房收入650余万元,观众达到1.2万人次,拉动消费900余万元。
9月13日,在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与会者品尝天津特色小吃。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天津的‘后劲儿’太大了。”在云南读大二的赵珂谈起去年到天津看演唱会的经历,依然十分兴奋,依河傍海的国际都市气息和民俗风情让她对这里非常着迷,“期待有机会带家人来天津看看”。
除了以演出“引客来”,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演出也走出当地“登门迎客”。京杭大运河畔,有着千年历史的杨柳青古镇,是天津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天津歌舞剧院歌舞团团长崔菁华介绍,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结合杨柳青古镇地理风貌和文化特色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连年有余》,同题主打曲《连年有余》已走遍全国各地和不少海外国家和地区,如今已演出数百场。“文化和旅游息息相关,期待我们的演出能让不同地方的人们建立起对杨柳青古镇的印象,也期待乐曲中鲜明的天津文化符号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天津做客。”崔菁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