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发布 户籍人口中老人占比首破30%-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12 07:42:05
来源:北京日报

《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发布 户籍人口中老人占比首破30%

字体:

  昨天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12个“老年节”。在当天举行的2024北京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家年华”活动上,市民政局发布《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比2022年增加29.7万人,为近8年来增量最大、增速最快。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首次突破30%。

  每2.9名劳动力抚养1名老人

  报告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3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占总人口的2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比2022年增加29.7万人,增长6.4%。从户籍人口看,老年人口增速连续10年高于同期户籍人口增速。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431.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0.2%,首次突破30%。

  16个区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数量排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排前三位的是丰台区、石景山区和东城区。其中,丰台区户籍老年人口比重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首位。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同时,高龄化趋势也进一步显著。全市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6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5%。相较2014年,十年间增加13.2万人,增长25.6%。全市百岁户籍老年人共计1328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51岁。

  此外,全市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从常住人口看,按15~59岁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计算,老年抚养比为34.6%,比2022年提高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2.9名常住劳动力就要抚养1名老年人。

  11家医疗机构转型老年护理

  2023年,本市老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市新增养老助餐点243家,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5702张,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498家、养老照料中心301家;养老机构571家,床位11.2万张。全市在城六区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签约长期上门居家照护服务813单。出台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管理办法,加快完善“以院统站带点”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老年健康服务方面,11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老年护理床位220张;6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增加安宁疗护床位300张,累计开放安宁疗护床位1169张。建立家庭医生团队6750个,累计签约65岁及以上人群261.9万人。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217家,床位13.07万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1298对。

  智慧养老方面,北京上线“北京养老服务网”及配套小程序,在全国率先推行制式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并签订3.4万余份合同。上线北京养老志愿服务“京彩时光”信息平台,一年来已累计服务老年人9.43万人次。推进就医全流程数字化,建成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成互联网医院71家。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2023年,全市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全年新开工355个小区、新完工183个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年内新开工1043部,完工693部,累计加装电梯3550部,3.2万余名老年人出行受益。东城区东河沿社区等32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促进低龄老人参与社会治理

  报告显示,2023年是北京市老年人口近8年来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一年。报告还显示,2023年全市高龄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64.8万人,相较2014年增加13.2万人。面对这种情况,北京该怎么办?

  “有什么样的老龄观,决定着我们怎么样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提倡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观。”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魏朝阳介绍,在具体举措上,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健全健康支撑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同时,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大力推进银发经济发展。

  “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说明北京人越来越长寿。”魏朝阳介绍,日前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下一步,本市将突出资源统筹调配,把更多养老服务资源向“老老人”聚焦,为“老老人”做好服务保障。

  同时,还要看到北京老年人虽然基数大,但是低龄老人仍占比较高。“低龄老人的社会参与意愿更加强烈。下一步,我们还要为低龄老人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记者 王琪鹏)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