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光影 人物故事|“敬礼娃娃”:从废墟中“重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13 15:47:41
来源:新华社

世纪光影 人物故事|“敬礼娃娃”:从废墟中“重生”

字体:

  深秋时节,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色彩斑斓。国际关系学院大二学生郎铮向教室走去,身高1米85的年轻人自信、阳光,很难将他与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无助的孩子联系到一起。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清晨,极重灾区绵阳北川县城,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救出一名幼童。他躺在一块用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努力地举起右手,向战士们敬了一个少先队礼。

  这一幕被守在现场的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杨卫华拍下,感动了无数人。在近日新华社主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上,“敬礼娃娃”吸引观众驻足凝望。

  2008年5月13日,在四川汶川地震北川灾区的一片废墟中,3岁的小郎铮获救后向解放军战士敬礼。新华社发(杨卫华 摄)

  这名幼童就是郎铮,那年只有3岁。少先队礼是他模仿哥哥姐姐们的动作,表达对救出自己的解放军叔叔的谢意。

  被埋在废墟中近20个小时,地震差点夺去他的左臂。全力抢救下,他的左臂保住了,但左手的小指顶端被切除,无名指和肩膀都留下了伤疤。身上的伤一天天好起来,但无法言说的心理创伤伴随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害怕入夜后的黑暗,上厕所不敢关门,天气突然变化会让他非常紧张。刚上学的时候,老师一说“地震”二字,他便会流泪……

  阴影需要爱和时间去疗愈,更需要勇气去克服。在家人、老师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的郎铮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克服恐惧。

  当年拍下“敬礼娃娃”的杨卫华也一直关心着郎铮的成长。2013年,杨卫华查出肝癌,即使在换肝之后,他依然坚持工作直到最后一刻。这种顽强的意志力给了郎铮极大的震撼和鼓励。

  老师说,郎铮性格阳光,从小就是一个努力的孩子,有一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韧劲。他从小学开始就养成好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主动定出每周、每学期的计划……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伏案苦读,汗水化成优异的成绩、一张张奖状……

  学习之路并非都是坦途。初中时,郎铮曾在数学上遇到困难,自嘲是“学渣”。班主任多次与他谈心,给他鼓劲。“我告诉自己,既然当初能从灾难里活着出来,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慢慢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感觉。

  2023年7月,郎铮手拿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在高中母校留影。(受访者供图)

  2023年7月,郎铮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他特意带上录取通知书去祭奠杨卫华,在他的墓前深深鞠躬。许多年过去,他一直没有忘记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仍鼓励他的杨叔叔。

  “求学的路上,我和千千万万的学子一样,经历过无数埋头苦读的夜晚,也曾顶着巨大的压力陷入过自我怀疑。但人生就是需要不断战胜自己,敢于直面一道道难题。我一直记得杨叔叔的叮嘱,长大以后要回报社会。”郎铮说。

  已经长大的“敬礼娃娃”,带着从废墟中重生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信心,努力拼搏,步履坚实。(记者吴光于)

【纠错】 【责任编辑:刘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