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12 15:39:25
来源:环球时报

印军高调展示冬季边境战备 专家:真实战力不堪一击

字体:

    因为屡屡在后勤保障上的“拉跨”表现,冬季通常被认为是印军最难熬的季节。此前印度媒体曾多次报道,冬季来临时,印军在高原高寒地区面临着物资运输困难,营房建设落后、水资源匮乏以及高原并发症严重等诸多现实难题。然而近段时间以来,印军不仅赶在冬季来临前在中印边境地区开展联合空降演习,印度媒体还集中报道了印军在中印边境的兵力部署以及后勤保障情况。对于印军在入冬前的“高调“表现,多位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即便印军最近动作频繁,也无法掩盖印军后勤保障能力整体漏洞很大的事实。

  冬季在争议地区开展军演,印军意欲为何?

  据印度媒体报道,本月初,印军空降部队、机械化部队和武装直升机部队联合在所谓的“拉达克“东部地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演习,印军出动了C-130J超级大力神运输机和“安-32”运输机飞机,分别从5个军事基地出发,运送了200多名士兵以及一些重型装备前往“拉达克”东部的“空降区”。演习科目包括空投至“占领的敌后区域就地展开防御”,印军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摧毁敌方坦克”,随后,印军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 “支援据守阵地的空降兵”。印媒称,考虑到中印边境军事对峙的情况,印度陆军才决定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演习,模拟从其他地区调遣部队支援边境地区的情况,这次演习具有重大意义。

  冬季通常被认为是印军的“消停期”,然而近期印军却赶在冬季来临前在所谓的“拉达克”地区做出挑衅动作加剧该地区紧张局势。对于印军在冬季之前的这波操作,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场军演本身更多地还是在表达印军在对峙中一直秉持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妄图通过“秀肌肉”的方式向印度国内展示印度政府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妥协,展现严阵以待对抗中国的姿态。但事实上印度始终没有在中印边境对峙过程中得到它想要的结果,军演也是为了给舆论一个“交代”,总体而言这次演习的规模并不大。与此同时,为了“回应”这种挑衅。可以看到我军也在高原边境一带也开展了相应的实弹演习。

  11月6日,央视《军事报道》就播出了新疆军区某火力团近日在高海拔地域,展开跨昼夜实弹射击综合演练的画面。演练中,我军新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以及1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等多型高原作战的利器,从机动展开到火力打击,全程构设敌情险情,检验了部队高原高寒强风条件下精确火力打击效能和跨昼夜作战能力。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胡志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拉达克”地区目前已经进入严寒期,但种种迹象表明印度目前还是不愿意撤退。究其原因在于,莫迪政府在国内声望越来越差,因为疫情控制不利,经济恢复无望,和2019年相比印度经济呈负增长。为转移国内视线,莫迪政府只能通过强硬姿态唤起民族主义情绪以掩盖执政不利的事实。

  钱峰也认为这届印度政府特别擅长打“安全牌”,在边境问题上频繁叫嚣也有为接下来的选举造势的可能。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印度执政党近期支持率下滑,而明年很多重要地区的选举将陆续展开,为了扭转政治上颓势,不排除印度政府持续强硬,不断强化“安全牌”。

  高调展示冬储清单,真实能力仍有差距

  除了在冬季持续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近期,印军还有意识地展示其在高原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以及边境部队为越冬所做的准备。印度陆军一名高级军官近日在接受美国《防务新闻》采访时表示,印度陆军“正准备今年冬天在’拉达克’东部印度实控线沿线部署大量部队、武器和后勤装备。”甚至还计划使用蜂群无人机作战系统,以弥补地面侦察设备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无法执行任务的缺陷。

  报道称,印度陆军目前已经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五万余名士兵以及榴弹炮、主战坦克、阿卡什防空系统、皮纳卡多管火箭炮和步兵战车等重型武器装备。另一位印度陆军军官则告诉《防务新闻》,印军已制定一项计划,为实控线沿线的驻军提供武器维护和保养,但最让印军关注的还是冬季极端寒冷的气候。上述印度陆军军官补充称,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印军将在每名士兵身上花费约一万五千美元。印军的一位名叫安姆瑞普·辛格的退役少将和军事后勤专家表示,印军正在进行冬储,其中包括口粮、工程机械、医疗用品、武器弹药、冬款军服和适合高原极寒气候的作战车辆。辛格指出,需要为每个士兵储备80种物资,包括大量煤油、柴油和汽油,这些物资将为部队供暖,为车辆提供燃料。整个冬天,印度边境部队大约需要50万吨物资。

  印军官员表示,印军目前已斥资约1亿美元兴建了数百个营地,配备了充足的电、水、暖气和其他设施,其中一些营地就位于“拉达克”东部地区实控线附近。与此同时,这名印度军官也承认印军必须做更多的工作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造更多的棚屋、掩体以及储存弹药、武器和车辆的设施。印军官员还表示,印军目前正在通过引进侦查无人机、远程侦察观测系统、战场监视雷达、新型军事近地观测卫星来提升其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以密切关注中方的动态。

  对于印军在冬季来临时所展示的这本“过冬清单”,多位印度问题专家以及军事专家都认为,即便印军的后勤保障能力看起来似乎有所提升,但是一些基础性以及结构性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军事专家宋忠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印军的冬季后勤保障物资装备基本上都要依靠国外进口,包括服装、供氧设备、乃至饮食保障都从美国购买,所以相对来说并不能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我军的冬季联勤保障系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打仗打的是后勤。从这一点来看,尽管印军看似挺嚣张,但实际上,他们的准备工作解放军相比差距较大。印军冬季时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非战斗性减员人数非常多,就在于他们的后勤保障有问题。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认为,印军曾经普遍出现用帐篷搭筑简易兵营,用石头垒起哨点情况。但是在经过去年的冲突事件后,印度逐渐吸取了教训,已经大大提高了前线营地的建设速度,印军目前的情况比去年有大幅好转。印军对于这个冬天是有所准备的。印军一线的后勤状况其实有所改善。但是即便如此,印度在前线物资保障上的漏洞仍然很大。因为印度的经济和财政总体实力有限,加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防预算和理想中还是有较大差距。此外,虽然印度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印度在基建和制造业上的效率和质量都很不如意,在边境建设上仍处于追赶中国的状态。

  对于印军冬季来临时依旧”死扛到底“的姿态。胡志勇表示,印军十几万大军堆在中印边境地带成本极高,冬季军备的维护保养开销本来就很大,印军长期加剧边境地区的紧张气氛也不利于印军的休整和长期发展。其背后可以说是印度政府积极配合美国印太战略,从而对整体形势的误判。虽然印军相较而言边境一线人数更多,但真实战力不堪一击,”印军山地师局部作战能力可能略强,但整体战略布局不行,一旦爆发冲突,中国的资源调动能力远超过印度。总体而言,冬季中印边境地区大的武装冲突应该不存在,但零星小规模冲突仍然可能。” 胡志勇称。

  钱峰也认为,印军当前持续增兵演训的风险依旧存在,在中印边境中段和西段存在冲突的可能性,“但局势总体还是可控的,不太可能演变为去年的冲突规模。中印双方都已表达管控的决心,受气候条件影响,对峙概率在下降。”

【纠错】 【责任编辑:王金志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4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