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口径-K”集装箱武器发射系统;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集装箱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在卡车上、在火车上、在沿海的码头上,人们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如果不曾刻意关注,没有多少人会想到,集装箱也同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战场上。不过,除了运输物资的基本功能外,这些集装箱中,有不少是作为武器的角色而存在,有的甚至已投入实战。
2023年10月,美国海军独立级滨海战斗舰萨凡纳号在太平洋海域发射“标准-6”防空导弹的新闻引发关注。原因之一,就是相关导弹是由Mk70集装箱系统试射的。
同年6月,法国海军对安装在护卫舰甲板上的集装箱多用途高能激光器进行首次海上测试,成功击毁小型无人机。
俄罗斯海军在近年来的一些军事行动中发射的巡航导弹,有不少来自搭载在水面舰艇上的“口径-K”集装箱武器系统。
集装箱武器为何会兴起?它有何特点?发展情况怎样?请看解读。
以色列“劳拉”集装箱短程导弹反射系统
来自成熟民用产品的“顺势”转化
对集装箱来说,仓储和转运是它的两大基本功能。这两大功能的实现,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集装箱的标准化、通用化。
这种标准化、通用化,使集装箱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多种载具都可以搭载,让它几乎“哪儿都能到”。
正是这种能“走”善“驻”的特点,使集装箱成为武器研发者的关注对象,进而催生出一款款集装箱武器。
所谓集装箱武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基于民用集装箱的规格和外形,将单件武器或组合式武器集成于集装箱内,达到便于运输、部署和使用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与仓储不同,集装箱武器不是简单地将武器收纳进“铁盒子”中,而是将武器与集装箱进行了集成,包括不少辅助、支持系统,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武器效用。
以俄军的“口径-K”集装箱武器系统为例,该集装箱武器系统最早出现在2010年的马来西亚亚洲防务展上,由通用发射模块、战斗指挥模块、后勤保障模块等组成,各模块被集成在集装箱内,能搭载在水面舰艇、铁路列车、公路车辆等多种平台上。
2015年10月,在一次攻击行动中,俄罗斯海军里海舰队发射了至少26枚巡航导弹。引发外界关注的是,这些巡航导弹有的是由21631型“暴徒”-M级轻型护卫舰用“口径-K”集装箱武器系统发射的,属于典型的“小船扛大炮”。
从数百吨级的小型导弹艇到1000吨级的巡逻舰、轻型护卫舰,再到3000吨级的多用途护卫舰,均曾在其甲板上出现过“口径-K”,由此可见集装箱武器不俗的适装性。
据称,俄罗斯还计划在23550型破冰巡逻舰舰艉安装2套“口径-K”集装箱武器系统,进一步提升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
集装箱的容积较大,给集成较大“块头”的武器提供了可能。美国海军测试的Mk70集装箱武器系统,由Mk41型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改进而来,能发射“标准”系列和“战斧”系列导弹。
去年10月,美国海军独立级滨海战斗舰萨凡纳号使用Mk70集装箱武器系统,试射了一枚“标准-6”防空导弹并命中目标。这个试验,部分显示出美国海军在使用集装箱武器方面的探索。
Mk70集装箱武器系统同样是构成美国陆军“中程打击能力”的发射模块之一。当前,相关公司已向美国陆军首个“中程打击能力”导弹系统发射连交付了该武器系统。欧美各国自2022年以来进行的演习中,也多次展示过装备有Mk70集装箱武器系统的作战车辆。
美国海军陆战队则启动了将RGM-184导弹整合到两栖攻击舰上的计划,并通过集装箱武器系统对其进行了发射技术测试。
集装箱所拥有的较大容积,使其在容纳武器系统的同时,也可集成相关电源、感知、通信、控制系统,使集装箱武器在使用上更加独立、灵活。同时,这种较大的容积,也使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容纳更多武器系统,用来应对不同层面的威胁。比如,一些国家生产的集装箱远程火箭炮系统,就可以填装不同口径的火箭弹,对不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打击。
从这个角度来说,集装箱武器是成熟民用产品“顺势”转化并与武器系统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反过来催生了集装箱的一些新变化。
比如,去年美军在一次演习中展示过一种激光制导的火箭发射器。虽然它也是集装箱武器,一个集装箱内能集成4枚火箭弹,但这种集装箱的长度较短,只有国标标准40英尺集装箱长度的1/4,而且其感知系统集成在另一个类似集装箱中,可分置在不同地方。
契合战场成为集装箱武器“风生水起”的动力
2021年9月,美国海军在一次试验中,用游骑兵号无人舰上的集装箱武器发射了“标准-6”防空导弹。此举意味着,集装箱武器的用武之地进一步拓展,其开始“入驻”无人化平台并基本实现与后者的“联手”。
集装箱武器的发展,不只体现在它能够搭载的平台越来越多这方面,也体现在它正把更多不同类别的武器装备“收入囊中”。
在集装箱与传统武器装备集成方面,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发力。
欧洲MBDA公司致力于“西北风”集装箱短程防空系统的研制,试图将其部署到各类作战舰艇上。
以色列基于“劳拉”短程导弹,展开集装箱导弹反射系统的研制,还计划推出海基型集装箱导弹反射系统。
芬兰帕特里亚公司将其研制的NEMO120毫米迫击炮集装箱化,实现了该系统的“由陆向海”,包括用来对付敌方的浅水舰艇。
英国海军提出“持久作战部署系统”概念,计划打造通用架构和统一接口,实现各类火力打击武器、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的集装箱化,在多种作战平台上灵活配置。
在新兴武器和新概念武器发展方面,集装箱化也是一种趋势。
无人机堪称现代战场上的热门兵器。当前,一些国家和企业正在推进无人机的集装箱化。2019年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美国克瑞托斯无人机系统公司提出“集装箱无人机”概念,计划将XQ-58A“女武神”无人机集成在集装箱中。俄罗斯的“海盗”察打一体固定翼无人机,已经具备从卡玛兹汽车装载的专用集装箱内发射的能力。
与此同时,反无人机系统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美国空军研制的“雷神”高功率微波武器、英国“火星”公司去年7月发布的一体化反无人机作战系统、德国研制的AARTOS反无人机作战系统等,都“收纳”在集装箱中。
一些激光武器和电子战武器,同样展现出对集装箱的“热衷”。以色列研制的“铁束”激光武器系统、俄罗斯的“佩列斯韦特”激光武器系统等,很多都“寄身”于车载集装箱中。以色列国防研究与发展局、韩国防务企业韩华集团也在致力于激光武器系统的研制与集装箱化。2022年,美国海军启动的“电磁机动战模块化套件”项目,主要内容就是研制一种可用标准集装箱部署的电子战装备。
集装箱武器为何会呈现出这种“速生”态势?简单来说,它恰好契合了今后战场的需求。
契合了对兵力部署高机动性的需求。现代战争高强度对抗的特点,要求兵力能够快聚快收、部署更加机动灵活,集装箱兵器可多路到达的特点,使其部署快捷而高效。
契合了武器系统模块化设计的需求。“一个平台干很多事”,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方向。集装箱武器顺应了较大型平台模块化使用相关载荷的趋势。一个集装箱武器就是一个模块,通过搭积木式地配置,就可使它们发挥出更大效能。
契合了战时快速补充大量作战平台的需求。战时,对作战平台的需求量会激增。“集装箱武器+民用车船”的方式,可“即插即用”地在短时间补充大量作战平台,满足对火力、防护力的需求。
加上集装箱武器可混迹于普通集装箱之中,使攻击更加隐蔽突然,这些因素都促成了集装箱武器的“风生水起”。
芬兰集装箱化后的NEMO120毫米迫击炮系统
虽有缺点但仍有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的“火力放大器”
和其他武器装备各有优缺点一样,集装箱武器也并非全是优点。
随着研发、使用进程的推进,该类武器装备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既要相对独立也要考虑与平台兼容,使其成本增加。集装箱武器的特点之一是“易于移植”“即插即用”,因此对其作战的独立性要求较高。这一点,决定了集装箱要集纳的设备较多。而且,对武器性能的要求越高,需要集成的软硬件设备就越多,“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结果,反映在成本上,投入就会相应增加。尤其是要达到相互之间具有联网能力甚至融入更高层面体系的水平,成本还会继续攀升。
集装箱武器体积较大,会影响舰船甲板利用效率。对搭载到舰船甲板上的集装箱武器来说,它能为舰船提供额外的火力或防护力,但同时,集装箱的体积较大,会占据一定的甲板面积,且通常较重,这种对甲板空间的挤占,可能会影响舰船上其他武器装备如战机的运用。
可能引发战争伦理问题。集装箱武器虽然可以借助混迹于民用集装箱中,增强自身的生存力和攻击突然性,并使对方的打击如同“拆盲盒”那样失去针对性,但是这种“混迹”,也可能招致对集装箱的无差别打击,进而殃及一些住在集装箱房内的平民,产生战争伦理问题。
集装箱武器的防护力较弱。对一些装甲运输车来说,强调“肚大能容”的另外一面,就是防护力欠缺。集装箱武器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些集装箱武器可以加挂装甲,但这种措施有一定限制,面对一些大威力弹药时,几乎形同虚设。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集装箱武器的发展。
即使如此,集装箱武器目前仍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凭借其便于运输、不挑“坐骑”、成本较低等特点,仍有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的“火力放大器”。(张乃千 张帆 李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