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成为服贸会系列金融论坛峰会中首次举办的保险论坛。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蔡希良出席论坛时指出,保障经济发展稳定、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是保险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保险业的重大使命,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蔡希良表示,运用保险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保障发展安全。中国人寿始终坚守风险保障本源,不断丰富保险供给,延伸保障范围。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近480万亿元。
坚持“保险姓保” 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功能
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通过科技保险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百亿元;创新“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模式,积极探索风险减量管理,从风险事后分担损失向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延伸,企业客户的工伤事故发生率年均降幅超过25%。
在保市场主体方面,通过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支持近1.5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29亿元,通过建设工程履约等保证保险为29万家企业缓释保证金近360亿;推广营业中断保险,有效降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
在保障能源粮食安全方面,全力保障能源企业运营,为三峡集团、京能国际等海上风电、光伏电站、水电等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近300亿元,积极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为超3000万亩农田提供了近300亿元保障,支持“米袋子”和“菜篮子”稳产供保。
坚持保险为民的初心 积极发挥保险社会治理功能
蔡希良指出,要坚持保险为民的初心,积极发挥保险社会治理功能,助力释放内需潜力。
在他看来,人民性是保险的天然属性,保险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保险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缓解老百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顾虑和担忧。保险可以有效稳定居民预期,让老百姓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释放居民消费内需潜能。
近年来,中国人寿积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探索。在健康保障领域,承办的大病保险覆盖近3.5亿城乡居民,今年1-7月,赔款金额达132亿元,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落地145个,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70亿元,为居民提供健康医疗风险保障,赔付金额超260亿元;在养老保障方面,积极参与养老三支柱建设,首批入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机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累计管理规模超过1.3万亿元,首批参与税延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试点,累计承保的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超过5200万件,为居民积累养老准备金超过1.7万亿元。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天职 为稳定经济发展注入金融血液
“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都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参与和支持,保险资金的特点,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天然契合。”蔡希良表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着力发挥保险资金优势,为稳定经济发展注入金融血液。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直接投资实体经济的存量规模超过3.6万亿元。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90亿元股权投资计划,支持滇中引水工程,保障滇中地区10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存量投资规模已超过4600亿元。在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累计配置近30亿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设立首支20亿元保险私募基金,投资以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带动商业银行信贷投放240亿元。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为客户多元需求提供一揽子服务方案
蔡希良指出,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为客户多元金融需求提供一揽子服务方案。
他表示,“风险要管住、资金要畅通”,既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微观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人寿已经形成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综合经营格局。
“我们有全球保费规模最大的寿险公司、亚洲第二境内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国内最大的养老险公司和保险另类资管机构,以及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的股份制银行等。坚持‘保投银联动’,强化保险资金与银行资金长短配置,强化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双重支持,为客户提供全场景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已经覆盖交通基建、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蔡希良补充道。
蔡希良强调,中国人寿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坚持“保险姓保”,坚持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着力打造保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共同为稳住经济大盘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论坛在中国银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