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信也科技王玉翔:深耕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 协同做好“五篇大文章”-新华网
新华网 > 金融 > 正文
2024 08/22 17:01:59
来源:新华网

信也科技王玉翔:深耕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 协同做好“五篇大文章”

字体:

8月20日至21日,由中共福建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全程指导,由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福建省地方金融协会、福建省数字金融协会协办,信也科技集团承办的“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于福建举办。信也科技首席运营官、中国区总经理王玉翔到场并发表了《信也科技关于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实践》的主题分享。本文为王玉翔主题分享实录,细节素材略有补充:

信也科技首席运营官、中国区总经理 王玉翔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金融高质量发展作支撑。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但当前金融数字化发展仍面临着不少挑战,信也科技通过重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大众用户生产生活。

锚定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为金融机构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金融科技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加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其中,数字金融在扩大居民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效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作为金融科技企业,我们以强化科技服务能力为根本要义,满足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科技需求和业务执行需求,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效。截至到2024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服务的机构伙伴已超过100家,为超过2500万国内消费者和小微群体提供更高效、更普惠的金融服务。我们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不断深入,建设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技融合”助力金融机构击破转型难关

数字金融的浪潮催化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不同机构转型路径各异。相比国有大行,中小银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为中小银行的优势选择,既利用科技公司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又减少了开发和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信也科技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探究中小型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真实业务需求;基于数字技术,打造了一系列覆盖智能获客、智能运营、智能风控、智能资金管理等金融全流程的数字产品矩阵。我们通过“业技融合”的方式,助力金融机构击破数字化转型难关,为金融机构降本增效提供新的动能。

尤其在智能风控领域,信也科技拥有超过10年的数字化、智能化的风控经验,在金融机构最终风险决策之前,为机构提供了高精准度的风控决策辅助服务。

加强小微布局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度

小微群体占中国市场主体比例超90%,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就业、居民收入和社会稳定起关键作用。我们经研究后发现,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相比五年前已经有很明显的提升,但当前小微融资仍存在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衡问题。而数字科技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金融科技企业正扩大产品覆盖,提升服务能力。

信也科技在2020年就已经将服务小微、推动普惠金融事业提升至公司战略级目标。时至2024年,信也科技系统布局小微业务已有五年,小微业务已成为集团业务的重要的增长点。我们的小微业务交易额已经从2020年度的37亿元增长到2023年度的470亿元,交易额占集团业务的25%。

信也科技为小微群体提供高效金融链接,同时拓宽普惠金融边界。专注小微金融服务,优化服务体系;依托技术积累,打造科技工具,提升小微商户数字经营水平;推出智慧租赁SaaS平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体消费场景,提升普惠金融产品场景匹配度。

今年4月,我们与永辉超市成立合资公司,打造“数实融合”新场景,这是金融科技公司与大型实体商超企业共同推进数字化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的重要尝试,我们相信此次合作对双方的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将具有深远的积极贡献。

科技与数字化已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随着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和深入推进,我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当下,各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提升技术实力以进一步赋能业务发展。而信也科技也将持续进行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助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发展,深耘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做好“五篇大文章”。

【纠错】 【责任编辑:柴峥】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