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4版

味摩诘之诗,品禅理妙悟

叶嘉莹讲诗歌之十二:从诗歌看王维的多面性

2022-06-17 14:37:4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4版

  ▲2016年教师节,小朋友们为叶嘉莹先生送去节日祝福。 新华社资料片

    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林栋整理 张海涛审校

  我说过王维是一个很有审美能力的人,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绘画、书法,他都能够掌握要点。所以在《使至塞上》这首诗里,他用“大”“直”“长”“圆”几个字,就把大自然的美,清楚、生动、有气势地显现在了读者眼前。

  我认为王维这个人,有美学家、艺术家的眼光,看到的形式和形象,他能够把那个美给掌握住。而且他有技巧,能够把它表达出来,所以他有美学家跟艺术家的手眼。

只要感情是真诚深挚的,就不是俗情

  可是在心灵跟感情方面,我觉得王维有两种情况。他受过佛家的影响,所以有时有一种禅宗的哲想。换一句话说,不是“思想”,他偶然有一种妙悟的禅理。等一下我们要举他的这一类诗。

  另外在感情方面,他的缺点是“未免俗情”。什么叫不俗的情?人世间只要有感情,是不是都是俗情?当然不是。杜甫的感情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说我要使我的国君成为尧舜以上的国君。他还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说在这样痛苦的年岁,我看到老百姓的艰难困苦,所以在困穷的年代,我就为“黎元”而忧心,“黎元”就是老百姓。老百姓为什么叫“黎元”?“元”是“善良”的意思,“黎”是“黑色”的意思。秦始皇把老百姓叫做“黔首”,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所以黎元就是善良的老百姓。

  常人都有的感情,难道是世俗的感情?当然不是!只要感情是真诚的,是深挚的,都不是世俗的,你都可以写。

  至于像李义山写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许有人认为于伦理上不道德,但在诗人看来是真挚的,是深厚的感情,绝不是世俗的感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说他有一个所爱的人,可是在社会伦理道德上,他们不能像凤凰那样比翼双飞,真正生活在一起。但“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犀”,指犀牛,犀牛的角里面有一条白线,一直通到尖端,直通到底,所以他说我们的心灵有一线相通。人与人的心灵通不通,一定可以感觉到。有的人你天天跟他在一起,没有一点是相通的;有的人也许你并不跟他在一起,但“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连话都不用讲,只要互相一看,相视一笑,你就觉得心是相通的。“莫逆”是一点阻拦都没有。

  世俗的感情你也可以写,像杜甫怀念弟弟的诗,怀念妻子的诗,都写得很好。怎么样才不俗?只要感情真诚深挚,就一定不俗。俗之所以俗,是因为没有真诚深挚的感情,只是世俗的礼法。比如他是做官的,我总要说他两句好话,这就是世俗礼法虚伪之处,因为他不是出于真正的感情,而是用一种得失、利害衡量。且不说文章俗不俗,人看上去也有俗和不俗之分。这个人或许长得不美丽,或者穿得也不是很讲究,但是他有自己的一份本色;而有些人也许很美丽,穿得也很讲究,描眉画眼走上大街,和千百人一样,因为世俗都是如此。所以,“俗”者就是你失去了真正的自己,没有真诚深挚的东西在里面,只是世俗虚伪的,得失利害衡量计较出来的,这就是俗。

  王维这个人就是很奇怪,他一方面有这么好的美学家、艺术家的手眼,一方面也有从佛家影响而来的禅理的妙悟,可是他在生活上,偶尔不能免除一份得失利害衡量的俗情。这就是王维,他的好处在这里,可他有这么一点遗憾。

美学家艺术家的手眼混杂“未免俗情”

  王维有这么一类诗,里边有警句,写得非常好,表现了他的美学家、艺术家的手眼。可是,他混杂进去一种“未免俗情”,《使至塞上》是如此,另一首诗《送梓州李使君》也是如此。

  我们来看这首诗:“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前四句真是好,那是王维艺术家、美学家的手眼。我们先看题目,梓州在哪里?书上说是四川省的三台县。“使君”是唐朝对州刺史的尊称。对州刺史都称作“使君”,对县官、县长都称“明府”,对县尉等属官都称“少府”,这是唐朝的一般客气的官称。王维是送一个姓李的人到梓州去做刺史。我们以前讲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到四川去。凡是作应酬的诗,一定要贴切。所谓贴切,就是一定要点明我送你所去的地点,要把这个地点的特色写出来。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他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辅三秦”,我们是在长安附近,“风烟望五津”,你是要到五津那里去,五津那么遥远,远隔一片烟雾迷茫。

  王维的诗里也是想象李使君所去的梓州。他说你所要去的那个地方,“万壑树参天”。古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说“蜀江水碧蜀山青”,蜀地的特色是多山,而且比较潮湿,所以草木茂盛。我到过泰山,看到的都是光秃秃的山石,树比较少。而我到四川的峨眉山,看到满山树木,蓊蓊郁郁,非常茂盛。所以王维就想了,梓州“万壑树参天”,是说千岩万壑,“壑”本来是谷。凡是有山谷,一定有山峰,所以“万壑”者,就是千山万壑。有万山才会有“万壑”,所以一个山峰就是一个山谷。你去爬泰山,从山脚一直爬到山顶;而爬峨眉山,翻过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是层层叠叠的山岭。这是蜀山,千岩万壑,而且树木非常茂盛。“万壑树参天”,“参”是深入、参加进来的意思,所谓“参天”者,是说这个树之高,如同“高插入云”,看不到尖顶。

  “万壑树参天”,这是眼睛所看见的蜀山的特色。你还能听啊,蜀地在声音上有什么特色?他说“千山响杜鹃”。王维真是把蜀地的特色讲出来了。在四川,杜鹃鸟特别多。相传蜀国有一个皇帝,叫作“望帝”,这个蜀望帝有一个宰相,叫开明。当时发了水灾,蜀望帝让开明出去治水。开明走了以后,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所以蜀望帝就跟开明的妻子发生了关系。发生关系后,他又觉得非常惭愧,是一种罪责,所以他就让位给开明。他觉得,自己带着很多罪责,而且让国家也衰落了,所以带着很多惭愧和悔恨而死去。含恨死去之后,他含恨的魂魄就化为杜鹃鸟。古代对于某些动物有很多传说,比如还说蝉是一个齐国的皇后变的。所以杜鹃鸟每当春天的时候就哀啼:“不如归去”——这一辈子有很多遗憾,我愿意再回去,重新活一遍。传说杜鹃鸟一直叫“不如归去”,一直啼到血流出来。有人说杜鹃花的红色,就是这个血染出来的。有的人写诗用这个典故,他的重点放在望帝的惭恨之上,放在他“不如归去”——对过去的怀念之上。可是王维这首诗,并没有“含恨”的意思,也没有“不如归去”的意思,他只是说,蜀地有很多杜鹃鸟,所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为什么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写得好?因为这是艺术家的安排,他传达得好。这两句是对比:“万壑”和“千山”是一个对比,而且“万”和“千”都表示多。不用管它是不是真的万千,有的诗人喜欢从数量上造势。李白说,“白发三千丈”,哪里有三千丈?一个人活一百岁也长不出三千丈的头发。他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他一天到晚算算术,用这种数量的字来增加一种气势。所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这完全是王维一种艺术家的手法,他不但把蜀地特色写出来了,而且写得开阔博大,真的有一种气象,写得非常高远,这就是他在美学上的成就。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他说在深山里下一夜雨后,第二天早晨树梢上都是泉水,都是瀑布,这是绝对如此的。有一次我到桂林去旅游,下了雨,桂林山上到处都是瀑布。这里又有数目字,你要注意它的作用。“一”是少的,“百”是多的,这是用少来陪衬多,只需要下一夜雨,山上已经是百重泉了。“树杪百重泉”,是极写山峰的高。山上有好多树,你看那个泉水好像都从树梢上流下来。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得很美,而且真的掌握了蜀地的特色。

  接下来呢,他就要写一些世俗的事情了。他说“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前四句是写梓州的景物,后四句就要写梓州的风土人情了。“汉女输橦布”,注解上有说明,“汉”指的是西汉水,西汉水就是嘉陵江。他说嘉陵江这一带有一种橦树,这里的女子用橦花来织布。古代称纳税为“输”,一切生产都要纳税,妇女织出布来也要纳税,所以嘉陵江的女子织出橦花布,要向国家纳税。“巴人讼芋田”,“巴”是古代四川这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名字,他说四川这里是“讼芋田”,“讼”就是诉讼、控告、打官司。“芋田”就是种芋头的田地。巴蜀的农民常常为了争田地而诉讼、打官司。这两句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感情,他只是觉得,这是四川的风土人情。

  王维说,可是你到那里去做刺史,一定会有很好的成绩,就赞美他了。“文翁翻教授”,又用了一个典故,王维常常用典故。文翁是西汉景帝时蜀郡的太守,是地方长官。你去梓州做刺史,你也是地方长官,所以你会像汉景帝时四川太守文翁一样。文翁到官后,看到四川读书的人很少,就一面派遣人到长安去学习,一面在四川本地办学校,培养人才,因此当地文化大为提高。其实要想一个地方安定,有好的政治,教育一定是基本的,有了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法治,人才懂得遵守礼法。所以他说文翁很好,“文翁翻教授”,“翻”就是“反”,返回的意思。“教授”就是教化当地的百姓。你李使君到梓州去做刺史,要像文翁一样,要返回、要更新梓州的教化。“不敢倚先贤”,你不要依赖先贤已经取得的成就,懈怠下来,你要更新、翻新、更好地去教化。所以你看后面的四句,讲起来没什么意思,因为他只是觉得该说这些话,而不是源自自己心里,所以说完了也就没意思了。这是王维很奇妙的一点,这是他的美学家、艺术家的手眼,和他“未免俗情”的结合。

  王维是个很多面的诗人,我们要讲他的各个方面。王维曾经出使到塞上,后来就回来了。回到长安首都以后,这时唐朝的政治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王维早年曾热衷于求仕,不管从他的诗作,还是从他交往的王公贵人,都能看到这一点。可是他毕竟幼年时跟学佛的母亲在一起,也受了一些佛家的影响。所以当他看到政治不大好的时候,他就有一种隐退之心。

  可是王维这个人,他从来不更深地挖掘自己的灵魂。心灵深处真正的矛盾,他不肯去发掘,或者他不肯展露出来。所以一方面他早年有热衷求仕之心,另一方面他也未始没有一种隐退之志。我们上次说孟浩然是仕隐两失,他早年求隐,后来把隐放弃了去求仕,求仕也没有求得,而他隐的那种恬淡的心情也没有了,只留下求仕不得的悲哀和怅惘。而王维是仕隐两得,他一直做着官,但一直过着半仕半隐、亦仕亦隐的生活。他曾经有两次隐,一次是在终南山,终南山在长安城外,他在这里住过一阵子。

  还有一次隐,就是他后来置买了一处田园,也就是他的辋川别墅。辋川在陕西蓝田附近,也离长安不远。所以他是富贵的隐居,又做官又隐居,一方面有做官的俸禄,一方面有隐居的享受。辋川这个地方,本来就有,比他时代稍早一点时,是宋之问的一片田庄。而王维就是买下了宋之问这一片田庄,建造了他的辋川别墅。在辋川别墅里,王维设置了很多特别的景点。他当时有一个朋友叫裴迪,王维常常请他到辋川来,一起赋诗吟咏辋川的景物。后来他们把作的这些诗编成一本小集子——《辋川集》。《辋川集》共收了二十首诗,王维十首,裴迪十首。

美学家艺术家的手眼,与禅理妙悟的结合

  《辋川集》里王维写辋川景物的这一部分诗,是他美学家艺术家的手眼与禅理妙悟的结合。他那些送人的诗,除了《使至塞上》《送梓州李使君》,还有很多,那些诗大半都是五言律诗。律诗都是八句,中国老讲作诗一定要情景相生,有景有情,八句不能都写山水花鸟,堆砌景物没有意思,所以他中间就不免添上人情,而他的情,是不能免俗的一种人情。可他写辋川的景点,就不写五言律诗了,他用另外一种体式——绝句。绝句只有四句,比较短小,所以他就能在四句之中用他艺术家的手眼,掌握景物的特色,而且结合了禅理的妙悟。所以你看他这首《送梓州李使君》,前四句写景很好,“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要是把这首八句的律诗截一半,变成四句,那是很好的一首诗。写景物,结合了大自然的气象万千。可是接下来他不能老写景了,就不免把他另外一面俗情流露出来了。

  可是他的《辋川集》写景就是四句,所以他就写得非常精炼,把最美好的东西掌握住了。我们现在看他《辋川集》里面写景的诗,写大自然的景物而里面透露了一种哲理的妙悟的这种诗。

  其实我认为他这些写景物的诗里面,最有意思的一首诗,就是《栾家濑》。这首诗跟集子里的《竹里馆》《辛夷坞》《鹿柴》,都是写辋川的景点。

三种不同类型的绝句

  我们现在来看《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我们讲绝句,要说明一点,绝句虽然都是五个字一句、四句的小诗,以其风格之不同,五言绝句可以分为三类。一种叫乐府绝句,另外一种叫古体绝句,再一种叫律体绝句。

  我们先说律体绝句。律体绝句每句平仄的声调与律诗是相同的。五个字一句的这种小诗的绝句,它每个字的平仄声调有一个固定的格律。它最基本的形式有两个:“— — — | |,| | | — —”和“| | — — |,— — | | —”。通常用“—”代表“平”的声调,用“|”代表“仄”的声调。我也说过,普通话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跟第四声是仄声。中间只有一个现在不容易分别的,就是入声的字。入声的字,普通话把它分读为平声、上声或者去声。如果读成上声、去声的话没有关系,因为入声跟上声、去声反正都是仄声。可是有一些入声字读成平声了,那就跟这个声调不合了,它原本应该是仄声。比如像“过节”的“节”字,“离别”的“别”字,目前都读二声,是平声,但是它们都是古代的入声字。

  在唐朝形成的格律的体式,我们说过有A式跟B式,这两个是基本的格式。A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B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AB的排列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你也可以改变次序,变成BA的排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总而言之,这个A和B是最基础的一种形式。如果是律诗的话,就是ABAB八句。绝句的诗只有四句,就只有AB。

  我们回头看一看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红”,平声,“国”如果读成二声就是平声了,不对,这个字是入声字,我虽然不会念入声,但我尽量把它读成仄声,所以是“红豆生南国(第四声)”。“春来发几枝”,“发”在普通话中读一声,是平声,但这个字是个入声字,所以我说“春来发(第四声)几枝”。“春”是第一声,平声;“来”是第二声,平声;“发”是仄声;“几”是第三声,仄声;“枝”是第一声,平声。“愿君多采撷”,“愿”是第四声,仄声;“君”是第一声,平声;“多”是第一声,平声;“采”是第三声,仄声;“撷”(第四声)是仄声,这本来是个入声字。“此物最相思”,“此”,三声;“物”是入声字,读仄声;“最”是仄声字;“相”是平声;“思”平声。

  我不会读入声字,但是我一定会把入声字尽量念成仄声,因为这样读起来声调才好听。“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可以平仄通用,因为第一个字不是一个音节的停顿,所以平仄是自由的。它跟律诗的那个A式B式的格式是相合的,但这首诗是BA的排列。所以王维这种四句的五言诗,是律体的绝句。

  我们现在来看《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这个“泻”字我读“xiǎ”,“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下”也读作“xiǎ”,它们押韵,这两个韵字都是上声的韵,这个“上”字也不读第四声,读第三声,它押的韵是第三声。我们说每一个韵有一个目录,每个韵目有很多韵字,把第一个韵字当作韵目。如果这个韵目是“马”韵,是跟“马”字押韵,比如泻、下(xiǎ)、马。

  你看这就与《相思》不同了,《相思》“春来发几枝”的“枝”字、“此物最相思”的“思”字是韵字。“枝”跟“思”都是平声,在韵目里边都属于“支”韵的字。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韵目的知识,可以读读《诗韵集成》和《诗韵合璧》,里边收的都是押韵的韵字。这是以前的人学作中国旧的古体诗,一定要参考的两本书。

  现在我要说的是,唐朝形成了所谓的格律的形式,近体诗的律诗一定要押平声的韵,即押韵的字一定要是平声。可是《栾家濑》押的是仄声的韵,马是第三声,所以是仄声的韵。从这一点就看出,它是古体的绝句,不是律体的绝句。不止是押韵方面,音节也是古体:“飒飒”,古代是入声,是仄声;“秋”,平声;“雨”,第三声,是仄声;“中”是平声;“浅浅”,两个“浅”两个仄声;“石”是入声;“泻”是仄声。接下来,这个“跳”字我们现在都念成tiào,第四声,可是这个字在古代是平声,念tiāo,是第一声。“波”是第一声;“自”是第四声;“相”是第一声,是平声;“溅”第四声,是仄声。“白(bò)”,这个字是入声字,“鹭”是第四声仄声,“惊”平声,“复”仄声,“下(xiǎ)”是仄声。我们现在看,它不符合AB的两个模式,假如头两个字是仄声,仄仄,后面就应该是平平仄,这里也不对,所以这个是不合乎格律的。

  我们说律体的绝句,如果一个单句第二个字是仄,那么第四个字就是平。然后跟上句相对,如果第一行第二个字是仄声,那么第二行第二个字应该是平声,但是它这里不是,不合乎这个模式,所以它这个是古体的绝句。

  什么叫乐府的绝句呢?就是说,借用乐府诗题,模仿乐府风格所写的五言小诗。从汉魏六朝时候就有的乐府诗,本来可能是个流行歌曲,有一个题目。到唐朝的时候,这个音乐的曲调已经不能再唱了,可是诗人们模仿以前的乐府诗,模仿它的标题,也模仿它的风格,这样写出来五言的小诗,就叫做乐府的绝句。像李白的《玉阶怨》这一首小诗,就是乐府诗的绝句。《乐府诗集》这本书里有很多的《玉阶怨》。“玉阶怨”是一个乐府诗题,古代好多人都写过。《玉阶怨》基本上都是写闺怨的诗。怨,是一种哀怨的感情,而且是玉阶之上的哀怨。你怎么不去高山大河哀怨,而是站在台阶上哀怨?因为闺中的女子不允许出门,没有办法到高山大河去。如果被她所爱的人遗弃了,她只能在她的庭院,站在闺房的台阶那里表示哀怨。所以李白就用了这个乐府诗的题目,模仿了乐府诗的风格,也写了一首闺中女子哀怨的诗,这就是乐府绝句。

山水诗的三种不同写法

  我们再回来看王维的《栾家濑》。“濑”,是一个“水石相激之所”,就是有很多的山石,也有泉水的地方。如果是很平静的水流,那就不叫“濑”。如果只是有山石,而没有泉水,也不叫“濑”。所以“濑”是一个“水石相激之所”,有石头也有水的地方。这个地方可能有栾姓的人住过,就叫“栾家濑”,总而言之是辋川别墅的一个景点,就是水石相激的风景,是很美丽的。

  写山水的诗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我们把它归纳为三类。一类诗,是刻画形貌。就是说,它只是描写一个形状,一个外表。我们说谢灵运的部分诗是这个样子,比如他写的“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我希望在讲个别诗人的时候,把他放在整个的历史背景里来看他的地位。你一定要对中国诗有一个总览的、整个的认识。谢灵运这首诗说,“岩下云方合”,在山石之下,很多云聚在一起;“花上露犹泫”,在花瓣上,露珠在太阳下闪耀,“泫”是水滴有光、反光的样子。“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蘋萍”是水里的一些植物,“泛”,在水上漂浮,水很深,所以是浮萍在很深的水上漂浮;“菰蒲”也是水生植物;“冒”是伸到水面上来,从那个浅的水面上伸出来。像这样的句子,它所写的是什么?是外表,是外表的形貌,是山水外表的样子。这里边有诗人的感情吗?没有。只是从眼睛里看到的景物。这是一类山水诗。

  还有一类诗,是情景相生的,是把感情跟景物结合在一起的,写景物里边有感情,写感情也结合了景物。我们之前讲过孟浩然的一首诗,“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你看,他写了叶落,写了北风,写了江上,写了襄水,写了云端,都是景物,可是他结合的都是感情。“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了秋天的凄凉,秋天的草木的黄落。

  为什么大自然的景物能使人有所感?看到春天的草木生长就欢喜,看到秋天的木叶凋零就悲哀,这是一种生命的共感。草木是有生命的,人类也是有生命的。草木有生长有凋零,人类也有生长,有衰老,有死亡。你看到其他生命的衰老死亡,你就悲哀,看到另外的生命的成长,你就欣喜。我在我的《迦陵谈诗》里面有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参考《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花与人何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同样看到花,他有什么不同的感情?花开花落为什么引起人类的感情?这是生命的共感,而且不同的生命会感受到不同的感情。所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木叶的黄落,自己的衰老、落空,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完成,这是生命的共感。“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到地上的襄水,看到天上的楚云,都是风景,都是感情。所有的风景都是感情,情景相生,这是又一类的山水诗。

  王维的这首诗是属于第三类的。它像是一种禅理的妙悟,这就很奇妙了。谢灵运写的风景就只是眼睛看到的,内心好像还没有动,就像一个照相机,咔嚓一按,就照下来了,它没有生命在里边,非常死板。孟浩然这首诗就不然了,它不是一个照相机,所有的景物里都有他的感情。我们来看王维这首诗,他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注意,作为一个文学欣赏者、批评者,你要对文字所传达出来的东西,有一个很敏锐的感受能力。所以我屡次说,希望现在讲接受美学、讲符号学,说microstructure(显微结构)最精微的差别。一定要能够分别,要不然大家都一样。词里面写美女爱情,都是美女爱情,有什么不同?

  所以你判断就会发现,王维这个人实在是妙,高妙的地方是真的高妙。我说,他有艺术家的手眼,而在感情方面,有时也“未能免俗”。怎样说他“未能免俗”?我认为他对于人际关系,或者社会地位,不能够真的跳出去,他被约束,有一些虚伪的、世俗的,为了维持表面的个人利益而做的事情、而说的话。这个我们也不能过于责备,人都要在社会上生活。可有时,他在心灵上有一种很超妙的感受,他有一种好像是禅理的妙悟,是很难解说的,因为它不是在意识上说明的,就是一种很微妙、很超妙的感受,再跟他艺术家的手眼结合起来了。他怎么不同?谢灵运所写的“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都是外表的形式,可是王维所写的,都是动态的。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这是非常难讲的一种境界,可是写得很好。写的是大自然之中刹那之间的一种动态,是大自然本身的生命的活动。“飒飒秋雨中”,是秋天的时候,“飒飒”就是风雨之声,哗哗下雨,在飒飒的秋雨中,这是声音,这是宇宙大自然之中的声音。“浅浅石溜泻”,这个栾家濑之所以叫做“濑”,是水流经过沙石的地方叫做“濑”。所以他说,当雨落的时候就有水从这个山石之间流下。山石是一个斜坡,水就哗啦哗啦从这里流下来,“浅浅”,因为是雨水流下来,不是很深的河,所以是“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飒飒秋雨”,是耳朵所听见的声音,“浅浅石溜泻”,是目之所见,眼睛所看见的景象。

   还不止如此,“跳波自相溅”,当这个水流下来,流到小河,石上有水珠,从上面一个石头掉到下一个石头,就溅起很多水珠。“跳波”就是水在山石上跳起来,“自相溅”,这边的水珠都跳到那里,那边的水珠都跳到这里,两边的水珠这么跳来跳去,“跳波自相溅”。当这个水珠往下流下来,他说在水面上有白色的鹭鸶鸟。鹭鸶鸟也许本来立在水边,当被水珠一溅,就惊飞起来,在天上飞了一圈,是“白鹭惊复下”,又落下来了。

  这个景色非常妙,他所写的就是宇宙大自然界的山水本身的生命活动。这里边有没有人的感发?也有人的感发。但是,如果是唐朝别的诗人写,王昌龄说“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杜甫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就是说你一写就有了喜怒哀乐。这首诗里边有喜怒哀乐吗?没有。“喜怒哀乐之未发”,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你说没有喜怒哀乐,他的心是活的还是死的,是动的还是静的?有的人说我喜怒哀乐都没有,跟石头一样没有感情,他心不动,心是死的,所以他没有喜怒哀乐。

  这首诗之所以很妙,就是在大自然的生命动态之中,有人心里的动。而这个动,是没有喜怒哀乐,是有心的生命,而没有喜怒哀乐的感情的形成,就是这种心的动。这种心的动,日本的俳句,是受这样的影响,比较接近于这个作风。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写俳句的诗人,叫做松尾芭蕉。他曾经写了一首短的俳句的小诗。我不会用日文说,但是我知道中文的翻译,他说是“青蛙跃入古池中,扑通一声”,这个有点接近。“青蛙跃入古池中,扑通一声”,与你有何相干?你听到“青蛙跃入古池中,扑通一声”的时候,你的心里边有什么喜怒哀乐?没有。就是宇宙大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引起来人的心的一动,没有喜怒哀乐,就是这种很微妙的境界。王维的诗,像这样的小诗,就是最能够表现出来这样一种境界,是别人所没有写过的,这才是王维最有特色的诗。(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张美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