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区域

“五彩”中部满目新

中部地区六省一线观察

2024-06-13 11:26:0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区域

  5月25 日凌晨拍摄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停机坪一角。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在合肥科学岛拍摄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6月5日在江西景德镇一个创意瓷器作坊内拍摄的陶瓷作品。(刘天宇摄)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中部地区6省的大同、郑州、新乡、武汉、鄂州、衡阳、南昌、景德镇、合肥等9市,走进企业、农田、实验室、科创基地等,探寻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扩大开放、低碳转型的脉搏。麦金黄,科技兴,能源绿,运网密……一幅奋发崛起的五彩画卷正在中部“脊梁”徐徐铺开。

金黄麦田里的智慧农业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一处高标准农田里,粒粒饱满的麦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在这里,“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小麦整体长势非常好,预计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还会有所提升。”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负责人郑晓凡说。

  郑晓凡介绍,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主要有“三高”,即建设标准高、群众收益高、防灾减灾能力高。

  农田旁的LED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各种监测信息。“我们能实时监测苗情、灾情、病情、虫情、墒情和肥情,从而实现精准灌溉、施肥、防病虫害等管理。”郑晓凡说。

  距离这片高标准农田不远的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通过模拟环境,让小麦在2个月内完成一年四季的生长,从而更快选育出“优等生”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神农种业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生物育种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目前,神农种业实验室已培育出82个农作物新品种,另有135个新品系正参加各类实验。

  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里,拖拉机旋耕田地后,无人机迅速跟进喷洒液体肥料。依靠数字化赋能,大田农社的万余亩农田只需要26名职业农民管理。

  “通过应用智慧化、自动化设备,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大田农社负责人邹泰晖说,“我们的化肥使用量减少了10%,而产量却提高了10%。”

  智慧农业,赋能粮食生产。在中部省份不少“智慧农业”示范田中,物联网技术已成为提质增效利器。

翠绿山岭里的能源转型

  在山西大同,一片4.96万亩的采煤沉陷区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所覆盖,大大小小的山梁上横亘着一排排的光伏板,蔚为壮观,它们不断将绿色能源送入电网体系。

  但在2015年之前,这里却是黄沙漫天的撂荒地,植被覆盖率仅有10%左右。大同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被称为“煤都”,由于长时间、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当地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成为不小的“包袱”。

  采煤沉陷区临近矿区,电网接入条件好,大同又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当地因地制宜,建起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建设规模100万千瓦。

  “基地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6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截至2024年3月底,基地累计发电124亿度。”大同市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基地采用了“林光互补”的生态恢复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大量的灌木等常绿植物,这样既不影响发电效率,又促进了沉陷区水土保持。目前,基地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达98%。

  在中部地区,与能源一起绿色转型的还有原材料。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镇的铅锌产量曾占全球三分之一,被誉为“世界铅都”,在赢得种种美誉的同时,污染也在不断累积。

  整治关闭23家重污染企业,淘汰21处落后产能……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水口山的有色金属产业实现绿色转型,曾经“黑乎乎”“灰蒙蒙”的城市变得“绿油油”“水灵灵”。

  从传统能源、资源基地迈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产业集群聚集地,中部地区动能澎湃、绿意盎然。

白色激光里的自主创新

  从1台到200台,10年时间,位于湖北武汉“中国光谷”的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高性能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完全国产化。

  “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供不应求,不仅在国内畅销,也卖到欧美及东南亚国家,今年订单和去年同期比,增加了50%。”华工科技旗下子公司华工激光副总经理任拥军告诉记者。

  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船舶、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却要完全依赖进口。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华工科技门口的一行字,也是他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014年,华工科技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2023年实现关键核心部件的全部国产化。从0到1,从进口到核心部件全国产化,再到销量一路领先、进入欧洲市场,华工科技10年走过了国外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学岛上,高6米多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正在运行,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性能稳态强磁场,两年前曾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新世界纪录。

  “我们不仅把大科学装置作为科研平台,更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稳态强磁场装置已为国内外200多家单位的3000余项课题提供实验条件,助力论文产出近2500篇,催生了组合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抗癌创新靶向药物等创新成果。

  在创新驱动下,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正撑起中国发展版图的“脊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造重要战略支撑。

黑夜机场里的运达速度

  凌晨2点左右,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灯火通明,伴随着阵阵轰鸣,一架架来自全球各地的货机有序降落、停靠、卸货,一辆辆货运小车紧随其后,迅速将货物运至转运中心。

  “今年前5个月,花湖机场的货邮吞吐量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6835%。”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玉龙说,“我们与多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花湖机场的货运生态不断完善。”

  花湖机场是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于2022年7月建成投运,目前已开通50条国内货运航线、18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实现了覆盖亚洲、延伸欧美的航空货运网络。

  呈“工”字形的机场转运中心是花湖国际货运机场的地标,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内有2.3万台分拣设备,整套分拣系统高峰每小时可以处理28万件货物,最快的一件货物转运时间为5分钟,最慢也只需要28分钟。

  航空货运量大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但货值却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6%,花湖机场被业内寄予厚望。

  专家指出,沿海城市外贸发达主要靠海运,近十年来,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外贸出口基地向内陆地区迁徙。现在通过花湖机场,体积小的出口产品就可以考虑航空货运,一座内陆“空中出海口”正在崛起。

  中部地区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尤其显著。自2013年7月开行以来,中欧班列(郑州)已累计开行超8400列,通达欧洲40个国家的140个城市。

  近年来,中欧班列、花湖国际货运机场、武汉新港等已成长为中部地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主力军,一个基础设施更完善、开行方式更成熟、市场竞争力更强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在中部地区不断延伸。

青花美瓷里的文化传承

  走进景德镇老城的一处文化街区,记者来到一间名为“机暇社”的工作室,屋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瓷器。每件瓷器有何来历、特点,工作室创办人郝喜文如数家珍。

  来自山西的郝喜文2008年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到外地工作,但他对陶瓷始终念念不忘,七年后他又回到了这里,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可能有一点偶然的因素来到景德镇,但我被陶瓷本身巨大的魅力所吸引,我想让更多人了解陶瓷。”他说。

  郝喜文所创办的工作室主要从事研学,就是想用通俗易懂且严谨的语言,向前来研学的学生讲述陶瓷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6万多名像郝喜文这样的“景漂”聚集于此,其中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洋景漂”高峰时达5000多名,再现历史上“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景象。

  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优介绍,当地为“景漂”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和创业就业贷款等方面,都提供了扶持政策,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创意陶瓷琳琅满目,青花、粉彩等工艺不一而足,卡通、古典、抽象等风格迥然不同,茶具、首饰、花瓶、摆件等形态各具特色。摊主大多是青年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创意融入景德镇的古老传统。

  在有1500多年历史的云冈石窟,青年人则用数字技术传承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记者在云冈研究院看到,他们用3D打印技术复制的石刻惟妙惟肖;VR体验设备则能让观众如身临石窟半空之中,360度沉浸式感受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魅力。

  此外,云冈研究院建设了“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以每秒234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建立全息数据档案,将把这座千年石窟留给下一个千年。

  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中部地区人文与经济互促互荣,文化传承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文化正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

(记者樊华 张旭东 汪奇文 王若辰)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