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0版 经典引读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谈韦庄《菩萨蛮》五首(下)

2024-06-21 10:23:1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0版 经典引读

插图:何嘉悦

  叶嘉莹讲授

  陆有富整理 于家慧审校

《菩萨蛮》其三:情感的深厚与转折

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这是韦庄的第三首《菩萨蛮》。这首词与第二首《菩萨蛮》相比,整体上是一个转折。“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别人都说江南好,不是作者自己承认江南好,是别人劝我留在江南,可我还是想要回到故乡去。这首词却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是对比当初,“却”字是反而的意思,现在反而回想到当初未觉得江南的快乐。所以第二首说“未老莫还乡”,一波三折表明我的心思意念还是在还乡。可是现在我也没能留在江南,辞别了“红楼”(《菩萨蛮》其一),又辞别了“江南”(《菩萨蛮》其二),来到一个更远的所在。这时候“如今却忆江南乐”,这一句把第二首“人人尽说江南好”的那些“好”一笔打回。

  中国诗歌叙述感情有一种习惯的方式。唐朝诗人贾岛有一首《渡桑干》(编者注:一作刘皂《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桑干”是一条河水的名字,近代的小说家丁玲写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这首诗可以体会到他有某种感情的转折,与韦庄所写的这两首词相近。“并州”在山西,他说,我离开了长安住在并州客舍之中,已经过了十个下霜的季节,“十霜”就是十年。写中国诗看起来很难,又有平仄又要押韵,比如说“十年”,需要“年”字的韵、“年”的平声。如果不能够应“年”字的韵,而且要用仄声的话,可以说“十载”“十秋”“十春”“十霜”,哪一个平仄对应就可以用哪个,这是一个做诗的诀窍。并州十年我的心昼夜不分地怀念故乡、怀念长安。“归心日夜忆咸阳”,唐朝所说的“咸阳”指长安附近,我本来怀念的是都城长安。“无端更渡桑干水”,我渡过了桑干水,到一个更远的地方去了。“却望并州是故乡”,回头一看,反而觉得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人常常是这样,走到更远的地方,才觉得“并州”毕竟距离故乡更近。

  当年的韦庄从“红楼”到了“江南”,在江南时他一心一意想要回到故乡去,何况在“红楼”之中还有个“绿窗人似花”在等待他。可是现在更远了,觉得江南还是离故乡更近的,所以是“如今却忆江南乐”。而且,怀念江南,不仅是空间的距离增加了、遥远了,还有时间的消逝,在江南的那一段年华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是“当时年少春衫薄”。

  《论语》中记载有一段孔子与学生的谈话,孔子的学生说游春的快乐是“暮春者,春服既成”。暮春三月草绿花开,天气很温暖,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换上鲜明的颜色轻快的衣裳,这是一种非常欣喜快乐的心情。陶渊明的诗有“袭我春服,薄言东郊”,“袭”是穿上的意思,“薄言”是《诗经》里常用的语助词,如“薄言采之”。我穿上春天的衣服,到东边的郊外游春。所以“春衫”“春服”给人的暗示是游春。李商隐的诗曾说“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晋朝时,有一个年轻貌美的男子姓庾,他穿着颜色鲜明的春袍,连芳草都会嫉妒他。所以“春服”“春袍”所暗示的不止游春,还有华年,是花开最盛、人生最美好、风采最美丽的时候。

  “薄”字暗示了轻快的感觉,“春衫薄”三个字所提示的是美好的年华、赏心乐事的季节。“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作为一个少年容貌很美丽是好,可作为男子来说一定要有点英雄气概才更好,所以苏东坡描写周公瑾年少时是“雄姿英发”,不止容貌美丽,还要“雄姿英发”,要骑马。“骑马”也有暗示,白居易曾说,“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对中国诗要有更细腻更精微的体会,要有一串传统的联想,就知道为什么说“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了。年轻的男孩子骑着一匹白马,就停在垂杨树边,垂杨的柔软与白马的风发共同构成了这一画面。女孩子正靠在一个短墙边,折树上的青梅。女孩子在墙头,男孩子在马上,两人远远隔墙打了一个照面,就为君而“肠断”了,这是写少年少女的一见钟情。

  白居易所写的是一个少年男子“傍垂杨”,但韦庄说的是“倚斜桥”。虽然一个是“垂杨”,一个是“斜桥”,可是它所暗示的那种姿态是相似的,是“垂杨”的温柔袅娜,“斜桥”的浪漫多姿。这个“斜”是一种不很方正、不很严正的姿态,暗示了一种风流浪漫的情调,“骑马倚斜桥”跟“垂杨”的作用是一样的。白居易只说有一个“折青梅”的女孩子对骑白马的少年郎钟情,而韦庄却说满楼穿着红袖的女孩子都向他招手,这里的“满楼”极言其盛多,就是他当时所得到的赏爱众多的样子。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屈曲”是一种环纽,屏风或两扇门中间结合的地方有一个环,是可以折叠弯曲转动的。翡翠的屏风上面装的是黄金的屈曲。这个年轻人,就是“当时年少春衫薄”的韦庄,他喝醉了,“醉入花丛宿”。这“花丛”有两重意思,一个是现实的,指鲜花;一个是指如花之人,像花一样美丽的满楼“红袖”。写得都很风流浪漫,可韦庄的意思其实不在于此,他最重要的意思在最后两句“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韦庄的词不能只看表层叙述口吻风流、浪漫、真率的一面,一定要看他情感的深厚和转折的一面。“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写得非常悲哀。上一首写“人人尽说江南好”,但是“未老莫还乡”,我还是要还乡的,只是因为“还乡须断肠”暂时搁置。我是现在回忆江南,才觉得当时是“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这都是现在回忆才觉得可乐的事情,当时未觉其乐。

  对于韦庄的词,一定要从他几个曲折的反面来体会,才能真的懂他。他拼命写江南的快乐,其实是说当时我没有觉得这是快乐的,就算是“醉入花丛宿”,我心心念念的是终老必要还乡。可是到现在,一切都失去了,离江南更远了,离我的年少华年也更远了。“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白头”意味着老了、可以回去了,可如果我现在再见花枝、再有红袖的相招,我满头白发到终老都立誓不再回去。在这决绝之言中一定要体会他的沉悲深痛,一个人从前说“未老莫还乡”,心心念念要回到故乡,为什么到现在他却说“白头誓不归”?因为他在江南的时候中原虽然乱,可是朝廷未亡。

  可是现在朝廷已经灭亡了,他离开了江南,晚年留在四川,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回,所以他说现在如果再遇见“花枝”——“花枝”代表赏爱之人,也有别人对他的赏爱——就再不回去了。如果按照旧的注解,是前蜀的王建用韦庄作宰相,让他立定开国的制度。不能说这个人对他不是赏爱,不是“红袖相招”。所以,韦庄真的再也不回去了吗?接着看第四首《菩萨蛮》。

《菩萨蛮》其四:真率的话语,曲折的深意

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韦庄的词在真率的话语中包含很多曲折的深意。“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劝”字之中有种非常殷勤的感情,不仅是“劝君今夜须沉醉”,而且是“尊前莫话明朝事”,在这沉醉中间有多少悲哀。“尊”是装酒的酒樽,今晚有酒那就喝到沉醉,不要说明天的事情。明天是一种希望,这个希望已经幻灭了,所以今宵有酒今宵醉,可见他的悲哀,可见他的希望幻灭。他在沉醉之中、享乐之中,表面写沉醉,暗中表现的却是悲哀。而“尊前莫话明朝事”又用了一个“莫”字,把自己的感情勉强压抑和否定下去。你千万不要说明天的事情,因为希望没有了。

  “珍重主人心”,主人相对的是客人,韦庄在这里是一个客子。这里不是我的故国、不是我的故乡,可是我既然已经无家可归了,故国故乡都已沦亡,既然有这个主人对我好,我就珍重爱惜主人对我的一片心意。然后是“酒深情亦深”,他今天斟满了酒劝我沉醉,酒深就代表主人的感情也是这么深的,可以说这个主人真的是赏爱他的。李白曾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是出产美酒的地方,酒散发出来的是花的香气,写酒的好,酒味的香。不但酒好,装酒的玉碗是琥珀的光彩。“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但”是只要,只要主人能够用这样的情意来使客人沉醉,我就忘记这个地方不是我的故乡。所以“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就是现在的主人这样深情地挽留我。

  有的诗人是偏重于有节制的,不是完全直接表现。比较起来,杜甫的感情虽然有时节制,可一般是以深挚取胜、以深厚沉重见长。所以杜甫写诗,总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非常直接、诚挚地说出来。陶渊明是中国最节制、最反省、最有思想性的一个诗人,所以他的诗最喜欢用“且”字这种情调、味道,是说我想要这样做,但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姑且、聊且这样做了,是在节制反省之后退一步的感情。杜甫曾写“一片花飞减却春”,这是他要追求极端的、完满的,但没有得到。只要有一片花飞落了,春天的春光就不完美了。

  杜甫还写道:“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竹叶”是酒,古人常赏花饮酒。我既然没有酒喝,那么连你的花也都不要开了。陶渊明不同,“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这首诗写的是他归隐到田园后,有人劝他去做官,他说做官的事情我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会做,可是我现在不愿意做。

  陶渊明写:“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辔”是缰绳,“纡”是转弯。我现在走的是这条路,你们让我走另一个方向、另一条路,把缰绳拐一个弯,那也不是不可以学的,“纡辔诚可学”。你今天叫我改变一个方向去做人,我也不是不会,可是“违己”,违背了我自己的感情和心愿、理想和志意。凡是一个人做事情,不管得到了多大的好处,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违背了自己的理想和心意,出卖了自己的人格,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困惑和迷失?所以“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这里是陶渊明的节制和反省,你和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虽然道路不同,可是并不因为你跟我不同就把你否定了,所以是“且共欢此饮”,我们就姑且、聊且欢欢喜喜地在这里共同饮酒。“吾驾不可回”,“回”也是曲折,我所驾的车是不可以改变方向的。所以这个“且”字是退一步,不是最完整、最美好的,但这一步我可以做到。

  现在韦庄也说“遇酒且呵呵”,此前他是“未老莫还乡”,心心念念在故乡,没有回到故乡去就永远不会得到真的欢喜快乐。可是今天既然主人那么情深、春夜那么美好,就“遇酒且呵呵”,暂时发出呵呵的笑声,这是他强为欢笑的、曲折的感情。韦庄就是用空洞的笑声把感情表达出来,所以是“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人生是这样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你要把一切的完满求到才快乐,那要等到哪一天才有真正的完满和快乐呢?退一步想,今天有这么好的酒、这么好的主人、这么好的春夜,为什么不享受今天的晚上?毕竟“人生能几何”。

  韦庄从红楼别夜的离别千回百转地写到今天的强为欢笑,就甘心于眼前的主人、眼前的酒杯、眼前的欢笑了吗?韦庄写了第五首《菩萨蛮》。

《菩萨蛮》其五:相思怀念与比兴寄托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的词之转折,在词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从“江南好”到“江南乐”的重复,从上一首两个“须”字、两个“莫”字的重复,以及这首词中“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两个“洛阳”的重复。

  “洛阳城里春光好”,我怎么能够忘记我所居住的洛阳。韦庄的《秦妇吟》中有:“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中和”是唐朝皇帝的年号,“癸卯”是年份。洛阳城外花盛开,像满树都盖上了白雪。洛阳是以花出名的,尤其是牡丹花。韦庄说“洛阳城里春光好”,我到现在也不能忘怀我的故国、我当年所居住的洛阳。

  可是“洛阳才子他乡老”,当年在洛阳那个有才学的年轻人却在他乡老去。韦庄当年写《秦妇吟》,时人称他为“秦妇吟秀才”,所以“才子”可能是韦庄自诩,并不是另外一个洛阳才子。“柳暗魏王堤”,白居易曾写诗:“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魏王堤”是在洛阳城里柳树最多的一条堤岸,“无力”是娇柔的感觉,春天还没有完全来,就“先有思”,已经引起我们的感情了。诗人应该有很敏锐的感觉,如果等到柳条都变绿了、长了很多叶子,才知道是春天,那感觉就太迟钝了。你要在柳条颜色还没有改变,叶子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就看到它从冬天的坚硬,到现在显得柔软了,这是柳条给人的第一感觉。

  现在韦庄怀念洛阳的春天,是“柳暗魏王堤”。“暗”是写柳荫的浓密。辛弃疾有一句词,说“烟柳暗南浦”,在那烟霭之中,迷蒙的柳树,在南浦的水边上显得暗的样子,所以“暗”是指浓密的柳荫。而在韦庄这首词里,柳条是他回忆中洛阳的柳条,不是写真实的眼前的景物,所以“暗”还有另外一种提示,就是一种迷蒙的感觉,是回忆之中浓密柳色的遥惘的感觉。所以是“此时心转迷”,“迷”是一种迷惘的感情,是若有所思、不知何从的感觉。

  韦庄的词富于层次和转折,从这五首《菩萨蛮》的章法结构来看,“红楼别夜”应该是在洛阳,然后他离开了“红楼别夜”到江南,这是第一层转折;后来离开了江南,又回忆江南,这是第二层转折;他写现在要“珍重主人心”,不要再怀念了,这是第三层转折。如今又一下返回去,开始回忆故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是从前,“洛阳才子他乡老”是现在,我记忆中的是“柳暗魏王堤”,我现在是“此时心转迷”,短短的四句词,一扬一抑,一个当年一个现在。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也是现在。很多人对于韦庄叙述的层次不了解,以为“桃花春水渌”与前面写的“春光”是一样的。“春光”是过去洛阳的春光,“桃花春水渌”是现在眼前的春光,完全不同。“渌”不只是表明颜色的绿,也是水的澄清。哪里的“桃花春水渌”?韦庄晚年在蜀,其实从这首词的景物描写,也知道是写四川。四川很美丽,李白的诗说“岸夹桃花锦浪生”。“夹”是两边,水的两岸种的是一片桃花林,春天的波浪也很美丽,像锦一样。杜甫写四川的水是“春流泯泯清”,“泯泯”是水清的样子。所以“桃花春水渌”,有桃花、有纯清的春水,这是四川当地的风光。

  “水上鸳鸯浴”,还有鸳鸯在水里游泳。杜甫在四川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四川春天来的时候,泥土、冰雪开始融化,燕子也开始飞了,在水边的沙滩上、在温暖的日光下,一对对的鸳鸯休息生养。所以,杜甫的诗可以证明四川有桃花、有春水、有鸳鸯,韦庄是五代的词人,他们的时代相隔不久。所以韦庄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里也有春天,可是我所怀想的是洛阳的春天。而“鸳鸯”两个字更有一层意思,鸳鸯是成对的,衬出他现在的孤单,在孤单之中是对他所爱的人的怀思,就是“红楼别夜”的那个人。

  “凝恨对残晖”,“凝”是凝聚的意思,我满心聚结的这么多的恨,面对西斜落日的余晖。太阳西斜给人一种美好光阴不久长的感觉,是很凄凉的一种感觉,所以他说“凝恨对残晖”。版本不同,有的版本是“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此前“遇酒且呵呵”,是说我现在留在这里是及时行乐、强为欢笑,但是我何尝忘记当初的约言和盟誓。我们纵然凝聚着满心的恨、面对着落日的余晖,但我何尝忘记你,我每时每刻都在怀念你,可是我不能回去,要怎么证明我对你的怀念呢?既然没有回去,那一切的怀念都是空口白话。《论语》里,孔子说“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这两句诗,是“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唐棣”是植物的名字,“华”就是花;“偏其反而”,《诗经》常常用语助词,“其”“而”字都是语助词,“反”就是在风里摇动。唐棣的花很美丽,在风里摇动,我看到这个花就想起你了,“岂不尔思”就是“岂不思尔”,把“尔”字放在前面以加重语气,我难道不怀念你吗?“室是远而”,你住的那个房子太远了。“而”字还是语助词,他说我不是不怀念你,我没有去看你是因为太远。孔子批评他:“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说他根本不思念,如果思念,千山万水也去了。所以一个人如果只说我很怀念,可是没有事实的证明,怀念就是空话。而今天我既然没有办法回到故乡去,就只能“凝恨对残晖”。我不是忘记了你,我不是不怀念你,只是我没有办法证明,你无法知道我对你的怀念,所以是“忆君君不知”。

  “红楼别夜堪惆怅”“美人和泪辞”“绿窗人似花”的那个人,一直在等他回去,表面上韦庄这五首词只是写男女之情的相思怀念。我们把这五首词看作是写漂泊辗转一生后,对他最爱的女子仍不能忘怀,当然是可以的。可是,诗词也可能有另外的暗示的含义,而且古代常常用男女的感情比喻君臣。所以“忆君君不知”这两句就更增加了比兴寄托的感觉。一是因为“君”字,古人说“你”是“君”,说国君、君主也是“君”。不管是“凝恨对残晖”还是“斜晖”,“晖”是日光,太阳也代表君主,而“斜晖”和“残晖”就是代表君主和国家的衰亡破灭。《古诗十九首》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浮云把天上的白日遮蔽了,有注解说白日比喻的是君主。宋朝词人辛弃疾的《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他说你不要去靠在那个最高、最危险的栏杆旁边,靠着那个栏杆,你就会看得很远,看到斜阳、落日,在烟霭迷蒙的柳树后面,正在沉落,这也正是使人断肠的时候。辛弃疾所慨叹的是在金人强大力量的侵略压榨之下南宋的国势。以此类推,韦庄的“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除表面一层男女之情外,也非常可能有寄托。

从温庭筠、韦庄二家词看词的演进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的《思帝乡》是一首小词。这么短,这么直接真率,却把感情的深厚和曲折都表现出来了。“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是春日出去游春,杏花的花瓣飞下来,女孩子满头都是杏花。表现同样的感情,温庭筠采用的方式就不同于韦庄。温庭筠是用形象表现一个女子的美好、热烈,他用的是“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韦庄则完全是白描,“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这个女子的美丽、感情的热烈,就在大自然的景物中写出来。韦庄另一首词《浣溪沙》,“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柳絮在她头上的花钿旁边。韦庄常与大自然最朴素的景色打成一片,所以他词中的形象跟温庭筠不同,可是他们的感情很贴近。温庭筠的“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说的是一个女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人,要嫁给他。韦庄写的也是女孩子看到一个人想要嫁给他,同样的感情,可是他们用的形象不同。“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春天的时候,大家都出来游春了,“陌”是田野之间的小路,在“陌”之上最风流的、最多情的、最美丽的是哪一家的年轻人?韦庄比温庭筠更坚决:“妾拟将身嫁与。”如果我找到这样一个可以倾心的对象,就以身相许,把全部都奉献出去。韦庄写得非常深切的是“一生休”,这一生一世就终了于此。不仅如此,他还说“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就是将来有一天你把我抛弃了,我也绝不后悔。温庭筠所写的就是“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有要奉献出去的念头,不如韦庄写得决绝。而他们表面上写的都是男女之情,可事实上,如果把这个感情提升一个境界,就不只是男女之间的感情,而是你可以终身奉献的感情,是可以献身给学问、事业……献身给任何东西时都应该有坚决的意志。这是韦庄词的一个特色。

  词在晚唐五代的时候,本来是在歌筵酒席之间歌唱的乐曲,而歌唱的人大概都是年轻美丽的女子,所以那个时候歌唱的乐曲里所写的内容、情意大概都是相思离别、男女之间的感情,而且在表现方面都是没有个性的。温庭筠就是如此,他缺乏明显的个性。韦庄词的特色是劲直真切,因为他是主观的、有个性的,他的感情表现得非常鲜明、直率。所以这就从缺乏个性的歌筵酒席间歌唱的乐曲,变成个人抒情的一种诗篇。

  “词”的意思就是歌词,没有把它与诗的地位等同。《毛诗序》里面说:“诗者,志之所之也。”诗是内心的“志”,是感情和思想“所之”,“之”是往、趋向的意思,诗表现“志之所之”,就是写内心感情、思想的趋向。《毛诗序》还说过诗“言志”,诗主要表现内心的趋向。在晚唐五代的时候,新兴的词是在歌筵酒席间歌唱的,所以词的性质在最初与诗“言志”的性质是有分别的。温庭筠写词的时候还比较偏重歌曲的形式,主观的性质、个人的感情都没有明显表现。可一个作者他总是有自己的感情和感受,而韦庄写词的时候,他把个人的感情注入其中,利用流行歌曲的新的形式来表现,于是词就变成个人抒情的诗篇了。从温庭筠到韦庄,这是词的演进的第一个阶段。

  温庭筠的词里所写的主人公大都是女子,主要写女子对男子的怀念。韦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我”是男子。韦庄很多重要的词都是用男子的口吻、用自己的口吻主观叙写的。并不是说韦庄所有的词都是用男子的口吻,《思帝乡》(春日游)用的就是女子的口吻。但除了这首词以外,《菩萨蛮》五首都是男子的口吻。还有“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我梦见你和我谈了很久的话,梦见你与从前一样美丽,依旧有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容颜,这是男子梦见女子。不但如此,还有韦庄另外几首很有名的小词,可以证明他的主观,如《荷叶杯》二首。

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上半阕是男子的口吻。有一个绝代佳人,让人愿意为她倾国倾城。可是这个女子离开我了,我们以前常常在花下见面,现在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再见到她了,所以是“花下见无期”。而我不能忘记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她是“一双愁黛远山眉”。“山”是山眉,“黛”是黑色的,她有一双带着忧愁感情的、黑色的、像远山一样弯曲的眉毛,指佳人的美貌。“不忍更思惟”,我真的不忍心再想了,因为我真是觉得很悲哀。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我记得那一年我与这个美丽的女子第一次见面是在深夜、在花下,就是“花下见无期”的“花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有名的女子叫谢秋娘,很美丽又很会唱歌,所以后来常常把很会唱歌的美丽的女子都称作“谢娘”。“水堂西面画帘垂”,我们见面的地方在有水环绕的溪边,有很美丽的、画着花的帘子垂下来。“携手暗相期”,我曾经握住她的手,“期”是约会的意思,“暗相期”,我们就私自订下了约会。

  韦庄所写的这些词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写得非常真切,这是词的演进,从没有个性的歌筵酒席间的流行歌曲,变成了个人的诗篇。当然《菩萨蛮》这五首词,可能有他生平的感慨,《荷叶杯》这两首小词不一定有什么深刻的感慨,但那是他真切的、个人的感情世界,是他个人抒情的诗篇,这是词的进步。

责任编辑: 史梦佳
关键词: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