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关于网约车抽成过高造成乘客打车贵、司机挣钱难的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能达到25%甚至更高,而司机和乘客对每一单的抽成比例、计算方式毫不知情。
此问题经披露后引起众多网民关注,网民对此事感到惊讶和愤怒之余,也纷纷提出质疑,“平台究竟以何种依据来计算抽成?”“抽成规则是否公平合理?”“抽成比例越来越高,平台是否有‘牟暴利’之嫌?”“合理的抽成比例到底该是多少?”
▲滴滴网约车关于“抽成”的说明部分截图
对此,5月7日晚,滴滴出行通过官方社交账号公开回应“高抽成”问题,表示虚心接受公众批评,并将持续推进平台收费定价公开透明。
滴滴同时承认,确实存在一部分司机收入占比较低的订单,如顺路单;其中,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
与此同时,滴滴方面也表示,不会直接降低“抽成”。“为了激励司机在雨雪天气、早晚高峰等情况多出车接单,平台会通过补贴激励司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如果完全按照‘平均主义’,那意味着失去供需调节的弹性,高峰期和热点区域会更难打到车。”
▲滴滴北京快车业务乘客端和司机端计价规则。图片来源:滴滴网约车关于“抽成”的说明
对于网民关注的平台抽成比例计算方式问题,滴滴在声明中表示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滴滴称,当一个订单成功匹配后,司机和乘客根据单独的计价规则分别计算车费。由于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路况拥堵等因素影响,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车费的比例也不一致。
至于平台抽成费用的使用去向,滴滴表示,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对于滴滴平台的解释,有网民表示理解,“用数据说话,态度不错”“平台经营也要成本”。
但也有不少网民对滴滴拆解抽成、列举用途的做法并不买账,认为有偷换概念、转移视线之嫌,“不可能只有20.9%的抽成,实际比这个高得多”“乘客补贴10.9%,我怎么没收到?”“大数据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正是垄断,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有网民称,烧钱补贴乘客不是理由,成本高利润低也不是理由,这些钱如果不从司机那里抽就得平台自己出,这本身就是它的成本!
网民希望网约车平台多为司机利益和乘客权益考虑。有网民说,有一次打网约车,在看到司机实收金额后,没敢说自己付了多少,怕司机知道后感到心酸。
更多网民呼吁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企业在接受批评的基础上,能够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抽成问题持续整改,让平台定价更加规范、公开、透明。对于平台的定价机制,乘客、司机、平台三方都应该享有知情权。有网民说,希望乘客和司机都能清晰看到实付车费和实收车费的账单,真正做到透明化。
不论是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还是保障网约车司机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网约车平台抽成不该成谜,必须详细公开抽成标准。任何行业、任何企业,要想长足发展,都离不开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支持。动辄使用市场支配地位攫取更多利益,或是通过大数据等手段从司乘端薅更多羊毛的行为只会阻碍行业的发展与前进。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汤辉
作者:宋敏榕
编辑:解轶鹏
设计:赵薇
校对:王鑫蓉
联合出品: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