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无现金革命

这场革命,并非为了消灭现金,其背后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即以不断发展的金融科技重塑中国整个金融服务体系。
在这背后最有价值的也许是,通过交易的无现金化,中国的无现金支付服务商们得以获取数亿用户的消费及信用数据,这一自然生成的大数据的开发空间则更加无限。
身处其中的各方力量无论如何竞争,这股客观合力,会令中国的无现金革命成为一个全世界独有的、现象级的革命。

阅读全文
作者: 瞭望东方周刊 新华网

2017年4月19日,许多微信用户突然发现,微信赞赏功能不能用了。
  正当猜测纷纷时,当天下午5点半,微信团队发布公告称: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将被关闭,替代方式是通过文末二维码个人转账实现打赏。
  业内一片哗然。有不少公众号运营者一边写着“苹果为何大战微信”的文章,一边匆匆赶制打赏二维码。
  他们没想到的是,新方式发布不足7小时,微信团队再发公告:应苹果公司要求,对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个人转账功能进行关闭。
  就这样,一家手机生产商与一家移动社交服务商,在支付领域直接“交火”。这皆因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太过吸引人——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交易总额未来3年将以142%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3776.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011.17万亿美元)。

移动支付井喷

点钞员刘焰在2017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变轻松了,她是湖北省武汉市公交票务公司青山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工作很忙,有时候真的数钱数到手抽筋、手发黑!大多数同事都有颈椎病、腰椎病。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刘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改变的关键,在于越来越多的武汉人开始刷手机坐公交。
  目前,武汉主城区公交车正在逐步实现刷手机乘车,地铁5条线路28个重点站支持支付宝购票取票,高铁、轮渡、停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9大出行场景也实现移动支付。
  “我们打造移动生活之城,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方便百姓生活。除了智慧出行,我们还在政务、医疗、社保等各公共服务领域,全面推广移动支付。”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黄长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转型升级成为“无现金城市”的路上,武汉究竟有什么秘诀?

武汉样本:一碗由二维码开始的早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进程加快,在提供给消费者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灰色地带。而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一些公司不断挑战红线,有的把利润完全建立在用户备付金利息之上,有的把支付牌照价格炒上天,还有的直接“套码”、“套现”违规操作,甚至对接不法“二清”机构,最后被携款跑路。
  截至2017年1月,央行共清理出239家无证即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
  截至2017年5月中旬,央行正式注销的支付机构名单已达10家。
  除了“红牌”罚下场,对支付机构的罚款单频现,几乎所有大中小型支付机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罚款处罚。
  而这,只是无现金支付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其中一道门槛。

无现金支付的“四重门”

随着第三方支付不断加快开疆拓土的速度,针对支付机构的监管制度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2017年3月,网联平台上线;4月,支付机构备付金逐步实现集中存管;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7月,“反洗钱”新规将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等首次被纳入责任主体范围,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也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
  在此背景下,新规会对支付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监管未来会有哪些新动向?

支付监管:应从“靠人管”变为“靠技术管”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全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2017年旅游经济形势预测》:2016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
  随着中国游客去往全世界,中国人已习以为常的移动支付,也正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香港、台湾地区及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印度、美国等国家,都出现了中国移动支付的身影。
  然而,出海背后,是不同的文化、法律、技术以及竞争对手的挑战。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仅靠复制国内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支付出海:不仅仅是复制
菜单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